去看书 > 测字有道 > 第73章 神会敦煌

第73章 神会敦煌


话接上篇

  周蓉给我发信息,邀请我去敦煌。

  参加“传统佛道儒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交流会”。

  因为主办方的意思,是想邀请一些熟悉多语言的传统文化学者,向外宾推介传统中国佛道教文化,周蓉又了解了我的擅长领域。

  她就向她的导师推荐了我。

  我明白了周蓉的心思以后,思索再三.

  给周蓉回复了四个字:准时赴约!

  说起来敦煌,这可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宝库之一。

  这四大石窟,各有其艺术特色: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其壁画、雕塑和建筑艺术而闻名。

  莫高窟的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像、佛经故事、古代神话、历史人物等,形式多样,有壁画、油画、石刻等。雕塑以石雕和泥塑为主,题材多为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建筑方面,洞窟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壮观的石刻造像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着称。

  云冈石窟的造像风格独具特色,佛像的形态和表情都非常生动逼真。

  雕刻技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建筑方面,工匠们巧妙地利用山势和岩石的纹理,建造出了不同形式的洞窟和造像。

  龙鼎石窟。位于河南省洛城市,艺术风格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优雅端庄,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龙鼎石窟的造像多为身材秀挺、面容瘦削的秀骨清像,服饰为宽袍大服、褒衣博带,也有盛唐的丰腴之美,表情显得温和而世俗化。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麦积山石窟的造像以泥塑为主,题材多为佛教人物和佛教故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勇气。

  其实,我最早了解到敦煌的莫高窟,还是因为一个文化学者:余秋雨。

  上高中时候,在县城书店里,买到一本余秋雨着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一书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

  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

  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

  晚上寝室都熄灯了,我还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去看这本书,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依然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

  现在不需要在被窝里面读书了,但是现在每天俗务缠身,想安安静静读书,不受任何世俗羁绊,反而成了一种奢侈。

  读书,真的会让人上瘾,我喜欢的另外一种读书方式,就是雨天雨夜里读书。

  这时候泡上一杯清茶,燃上一柱清香,或躺着,或坐卧,或倚窗听雨,读书观景,妙哉!

  我乘机赴敦煌的路上,我用手机打开电子书《文化苦旅》,重温当年读书时候的那种震撼,精神的洗礼,依然历历在目,声声入耳。

  下了飞机后,周蓉已经在机场出站口举着牌子接我了。

  我们先去市区吃了饭,然后一起乘车去她工作的地方去参观了下。

  周蓉给我讲述了她们的研究院的历史:

  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孙儒僩、史苇湘等一批前辈专家,满怀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来到莫高窟。

  伴着大漠戈壁,土屋油灯,在这里扎下根来,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临摹和研究的基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李其琼、李贞伯、万庚育、李云鹤、关友惠、刘玉权、贺世哲、施萍婷、李永宁、孙修身等一批专家学者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莫高窟。

  与常书鸿、段文杰等先生一样,他们来到莫高窟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漫漫黄沙,掩不住他们探索敦煌石窟的热情;

  大泉苦水,冲不走他们保护敦煌石窟的决心。

  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和家人分居两地,子女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的痛苦,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文化宝库。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被称为  “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为敦煌研究院带来全新气象。

  虽然莫高窟艰苦单调的生活并无多大改变,但仍不断有各学科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从天南海北“自投罗网”来到大漠深处,顾大家、舍小家,弃享受、耐寂寞,刻苦钻研,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仍有莘莘学子,投身敦煌,淡泊明志,弦歌不辍,将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长期以来,无论在敦煌研究院内部,还是社会各界都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在以常书鸿、段文杰,范瑾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身上积淀和凝结了一种代代相传的可贵的精神。

  这种精神明确命名为“莫高精神”,大家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坚守大漠,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品质;甘于奉献,就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

  勇于担当,就是不忘初心、为国尽责、勇挑重担的使命意识;开拓进取,就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一代代莫高窟人择一事终一生,以满腔赤诚、终身心血写就的“莫高精神”,成为敦煌研究院七十五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所以,周蓉说:“我大学学的就是考古专业,也被先辈们的精神所折服,毕业后就向我的导师提出来敦煌实习,扎根这里,也算是为我们未来传播敦煌文化精神,略尽绵薄之力......”


  (https://www.qkshu6.com/shu/45806/32339.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