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青玉案:大理寺女卿 > 第309章 问话找线索

第309章 问话找线索


“如果让我安排,”全书玉斟酌,“我大概会让耿定理和康正守到司户曹,让他们去负责户籍、过所、杂役、田讼等;让张儒沅和常思去司仓曹,让他们去负责考课、书院、医药等;至于崔述……”

  全书玉想了一下,才说:“他可能更适合司法曹,但不能是做主的那一个。”

  陈韶听完,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只是琢磨片刻,说道:“明日抽个空,你带他们几个过来,我与他们聊一聊。”

  “公子明日还要去方叔家,还要见良柱叔,”蝉衣在一旁提醒,“忙得过来吗?”

  “问几句罢了,不碍事。”嘴里这样说着,人却看向了李天流,“你有没有问过赵良柱走这一趟,有什么收获?”

  李天流看一眼外面,“你确定这个时辰,还要讨论这个?”

  陈韶跟着看一眼外面,“你简单地说一说。”

  “简单地说一说就是有收获,但收获不大。”李天流拿出一张绘有山川河流的图纸平铺在她跟前,山川河流之间,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穿插其中。指一指这条小路,李天流继续,“这条路,就是他们往返洪源郡及与掸国交界的那几个城镇走的路。”

  图纸太过简略,山川就一个简单的三角,河流也只有三条波浪线,且标识也只有山川河流的名字,对不熟悉地形的人而言,基本没有多大用处。而恰好,陈韶就是那个不懂这一片地形的人。好在她并不是要重走一遍这条路,在拿起图纸,细细观摩了两遍,问道:“只有洪源郡去那几个城镇走这条路,还是还有别处的人也在走这条路?”

  “他们过去和回来的途中,遇到过从越嶲郡、云南郡、犍为郡及南溪郡到与掸国交界的城镇做生意的商队至少三十个。”李天流说道,“在赵良柱的旁敲侧击下,从这些商队打探来的消息是,他们都是在三个月前,听人提及的这条小路,随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了两回,发现比他们原来走的路要省去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才开始正式走的这条路。至于这条路是谁开发出来的,他们也不知道。又是谁告诉的他们这条路,说法不一”

  李天流又拿出一个名单,“赵良柱将给他们指这条路的人名,都记了下来。他也安排人暗中到这几个郡城打听过,但什么也没有打听到。”

  陈韶问:“什么也没有打听到的意思是?”

  “意思是,除了这些跑货的商人或是商队外,”李天流一字一句道,“根本没人认识他们。”

  陈韶扬一扬眉:“后来呢,赵良柱有没有重新打听怎么回事?”

  李天流看她一眼,“赵良柱是回洪源郡后,这些打听的人才陆续回来。”

  “也就是说,”蝉衣看陈韶久久不说话,忍不住插话道,“公子在清查了朱家、顾家他们后,前朝太子党知道无法隐瞒与掸国的勾当,干脆将通往掸国的这条路广而告之,借此断了公子继续查下去的线索?”

  李天流道:“目前看来,差不多就是这样。”

  蝉衣看向陈韶,见她低眸深思,不由又看一眼外面的天色后,上前两步,将图纸与名单都收起来道:“时辰不早了,有什么事,公子还是明日再说吧。”

  陈韶的思绪被打断,看一眼他们几人,又看一眼外面后,起身道:“那就明日再说吧。”

  反正就这么张图纸和名单,也琢磨不出个什么来。

  “公子别忘了,”蝉衣再次提醒,“书院那些夫子,早说要见他们,这都拖了一两个月了,明日要有空,也一并见了吧。”

  陈韶拍拍额头,回了句‘知道了’。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寒风也一日赛过一日。

  第二日一早,陈韶在凛冽的寒风中,勉强洗了把脸出来,看到已经在屋檐下等候的赵良柱,不由顿一顿脚后,叫着他进了书房,“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傅九呢,赶紧去弄个暖炉过来。”

  “没事,我也就刚过来,还不准备冷。”赵良柱说道。

  “傅九已经在准备了。”全书玉提着热茶进来,先给赵良柱倒上一杯后,接着说道,“良柱叔已经过来好一会儿了,让他到书房来等着,他偏不进来,说什么书房里不知放着多少贵重物,要是进来不小心弄坏了,公子不说,他自己也过不去。”

  “大人别听她的,”赵良柱忙说道,“没有的事。”

  看着他冻得通红的脸颊和鼻子,陈韶道:“以后过来了,就直接到书房来等着。书房里的确有不少贵重的物品,但再贵重,也没有人贵重。”

  赵良柱捧着暖茶,笑道:“行,那我下次过来就直接到书房来等着。”

  陈韶‘嗯’一声,让他坐下后,与他闲话两句,才问起他去边关镇城的事。

  赵良柱捡着重点说了,所说的内容概括起来,跟昨晚李天流说得差不多。陈韶就着几个细节问了几句,见他的回答没什么价值后,便将话题转到了他的身上:“出去这一趟,瘦了不少,看来没少吃苦。”

  “以前押货,走的都是官道。”赵良柱也没有否认,“这次去那几个城镇,一路都在翻山越岭,确实辛苦。”

  陈韶顺势拿出图纸,平铺放到书桌后,问道:“我看这条路从头到尾都没有经过什么村庄或是城镇,你们平常吃饭、住宿,都是怎么解决的?”

  “多数时候都是干粮,”赵良柱回答,“少数时候,碰上他们先前搭建的草屋或是木屋还有空闲,也会在那里煮上一两顿热饭。”

  陈韶抬眼:“朱家、顾家以前的商队搭建的草屋和木屋?”

  赵良柱点头,“一路上搭建了不少的草屋和木屋,屋里存着不少的柴火与粮食。就是近几个月,走这条路的人多了,好多柴火和粮食都被人用了不说,夜里宿在屋里的人也多得很。”

  又笑道:“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随便起他话头,都能套出来不少的消息。”

  陈韶再次顺话问道:“应该也有不少人套你们的话吧?”

  “这是自然的,”赵良柱说道,“大家在一些闲扯的时候,你问了你家,人家肯定会反过来问你。不过,我都按照他们的回答稍稍改了几句后,糊弄了过去。”

  陈韶问:“有没有碰到什么熟人?”

  “还真碰到了,”赵良柱笑道,“以前在南溪郡结识的两个老伙计,听人说跑货能赚大钱后,就从瑞丰商行出来,结伴要去边关试试手气。”

  陈韶:“有没有问过他们,打算去边关跑什么货?”

  赵良柱答道:“多数是药材,不过只是以药材为主,像皮毛生意、玉石生意这些也会做,哪样赚钱,他们就做哪样,没个定式。”

  陈韶漫不经心道:“到边关跑货,虽然赚钱,却要担很大的风险,既是老伙计,想来早过了听风就是雨的年纪,有没有问一问他们,跑回来的货,都打算卖给谁?”


  (https://www.qkshu6.com/shu/47148/32102.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