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箱子里的大明 > 第434章 树个标杆

第434章 树个标杆


赵胜刷地一下跳起来,指着天空道:“看看看,天尊都在吐你的槽了。”

老中医面露尴尬之色:“天尊恕罪,小人以后把字写得清楚点。”

他刷刷刷又写了两个字:“这次写得很清楚了吧?”

李道玄和赵胜两人定睛一看,同时茫然,这究竟写的是啥?

老中医一脸得意:“这是写的甘草两个字,我已经写得很端正了。

赵胜:“......”

李道玄:“......”

和这个没名堂的老中医就没啥道理可讲,赵胜拿着看不懂的药方,一脸懵逼地在童子的帮助下抓了药,包了好大一包,走出了医馆。

李道玄本来只是看个乐子的,但是看到赵胜,心里却有了想法,去山西那边坐镇古渡码头,赵胜可能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普通的文人大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而且胆子很小!

m.quanzhifashi.com

例如学校的王校长吧,胆子就不怎么大,若是在高家村、澄城县城这样的地方活动,他还算有点胆气,毕竟有天尊在头顶上罩。但若去了山西那地方,王校长可能天天怂得门都不敢出。

还有三十二、谭立文等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怂。

但赵胜不一样!

他曾经造过反,虽然是被逼的,但也率领过三千叛军,从清涧县辗转来到高家村,艰难跋涉,经历过的事情很多。

他的身体虽然弱,但胆气可不小。

而且这个人的品性也算不错,是一个可以放出自己的视野外,放心大胆地将“老百姓的命”交给他的人。

“行吧,干脆就选他了,只是这家伙的哮喘病有点……唉,病情就克服克服吧。”

李道玄开始寻找高一叶,准备让她帮忙传话。

不过嘛…….

这一找,又找不着了!

庞大的高家村,遍地是小人,找个高一叶当真是难上加难啊,到这时候,李道玄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宗教的人都要奇装异服了,因为他们穿得越古怪,神明越容易在高空中一眼将他们看到啊。

比如红衣大主教,往人群里一扔,那一身红衣多扎眼,想找不到都困难。

李道玄一边满脑子古怪念头,一边细细寻找,终于在高家商圈里,找到了高一叶的身影。

她居然正坐在书局里,看书!

而且看的书并不是她自己画的那本《道玄天尊除魔传》,而是一本名叫《踏破天穹》的小人书,这书名透着古怪,李道玄定睛一看,原来就是高三娃上次拿出来的那本“废柴流”,原来现在已经印刷好了。

高一叶显得看得很认真,可爱秀气的眉头微微蹙着,整个人都进入了故事之中,看得时而紧张,时而舒爽,看到故事里那个被人看不起的废材终于翻身,打败了所有敌人时,高一叶忍不住开心地大笑起来。

李道玄的“关注”向着旁边移动,就发现书局里还有很多人在看这本书,每一人的表情都很认真。

不光是书局,高家商圈里到处都有人在看这本书。

茶馆、酒馆、腊八米粉、水鲜饸饹、卤鸭子……各个店里的顾客,一边吃喝,一边谈论着这本小人书里的故事。

有个中年人手里拿着书本,对着旁边一位小孩子问道:“小兄弟,你是学校里的学生吧?识字的吧?帮我看看,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哎呀,这本小人书里有字,对我这种文盲来说真是太不友好了。”

那小孩子仔细地看了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别小看我我会变厉害的.….

“哇!”中年人:“原来是这样一句话啊,听起来真解气。”

“果然,书里还是要有点字,故事才更精彩呢。”

李道玄在街上扫了一圈之后,倒是乐了:火了啊!高三娃你小子火了啊,这一下只怕要赚不少了。”

他还记得,三十二和高三娃约定过,这本书赚的钱将会五五分成,一半由书局收入囊中,另一半则会交给高三娃。

照刚才自己看到的情况,这本书起码已经卖出几千册。

每一册就算高三娃能分成到十文钱吧,这一下也能分到几万枚铜钱了。

而且这还没完,这本书肯定还能卖得更多的!

澄城县、合阳县的老百姓,肯定也是会买的。

这样一想,高三娃这家伙,怕不是要赚得飞起来。

李道玄心中暗乐:挺好!竖立一个“某作者赚了大钱”的标杆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才会学着高三娃一样,投入创作之中,接下来文学艺术、漫画艺术等等才能百花齐放。

他很期待能看到这一天早日到来。

邢红狼带着一大群盐匠,拖着疲惫的身躯,向着古渡码头前进。

一位盐匠已经走得又累又渴了,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心里有点慌,这位姓邢的女子,看起来虽然豪爽大气,但她许下的承诺太好了,盐匠们其实有点不太敢信。

人这东西啊,被欺压得久了,就会不太相信美好。

被官府压迫得久了,两文一钱一斤的卖盐卖得久了,也就不敢相信有人能十文一钱斤收购了。

这种心态也不奇怪!

有一位盐匠忍不住开口问道:“邢大当家,铁大当家,咱们已经走了一百多里了,究竟还有多久才到啊?这批货运这么远,工钱方面……..”

邢红狼回过头来,笑道:“工钱方面你放心,一里路我给你算半斤面粉的工钱,如何?”

那盐匠心想,一里路半斤,一百里就是五十斤,给我这么多面粉?

这…….这也太爽了,可越是爽的事,我越不敢信了啊。

他们心里正在忐忑不安,邢红狼笑道:“到了!”

盐匠们抬头一看,前面就是黄河边了,这块地儿他们熟,古渡码头嘛,以前也帮盐枭们运过盐来这里,只是,现在的古渡码头变化真大,河边居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木头寨子,寨子里面还建了几个箭楼。

盐匠们第一反应就是:有官兵驻扎!

只有官兵驻扎之地,才会建起寨子,似模似样的搞得这么正规,流寇和私盐贩子是不会搞这些的。

这让盐匠们吓了一跳,完了,要是被官兵抓到,我们还真不好解释,总不能说是盐课司大人把我们放出来的吧?

盐课司大人肯定不会认。


  (https://www.qkshu6.com/shu/4966/31975.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