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武帝文治【一】
推荐阅读:普通人,但外挂是神明 欢迎进入华夏诸神直播间 儒侠英豪 和影帝意外官宣后 春神 原来你是这样的女明星[娱乐圈] 绑定星际系统后,我暴富躺平了[经营] 一篇换受单元文 灵气复苏:我有阴阳曼陀罗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提起汉武帝,许多人的普遍刻板印象似乎就是吃饭睡觉打匈奴,有钱了,打匈奴,没钱了,还是要打匈奴。
再极端一点的,由于卫霍的超高人气,汉武帝喜提卫霍挂件之称,反正就是离了卫霍没法直立行走,啥也不是的那种。】
作为从军多年的将领,虽然如今身在长安,但是战场上锻炼出来的机警却已沁入骨髓,因此在天幕出声的第一时间,卫青与霍去病便很快便清醒过来。
冲出房门,迎面便是一句卫霍挂件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
第一次觉得这等沙场浴血奋战而积攒下来的这一分机警是如此的不合时宜。
怎么就没能成功一觉闷头睡到大天亮呢?
不过他们二人很快便调整了过来。
卫青悄悄松了[kou]气。
好在此次天幕是半夜突袭,他无法想象,如果是白[ri]伴驾之时突然听到此等话语,自己应当摆出什么表情来面对陛下。
虽说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明[ri]面君之时,陛下八成还会再提今夜之天幕,但好歹是有了些许心理准备,不至于被突然砸蒙。
霍去病就没想那么多了。
这些都是天幕之中的后世没见识的人的想法而已,何须在意,实情既非如此,他与舅舅的想法陛下从来都是再清楚不过的,如何可能因为这一点点小事就放在心上?
何况这天幕的习惯他都已经摸清了不少,又早已知道陛下虽然最看重的,是打匈奴,但是在别的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便知道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干脆老神在在地让下人搬个坐垫来满满聆听天幕。
【再深入了解一点的呢,知道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处于一个绝对的开拓时期,东南西北打了一圈,奠定了中国国土的核心框架,甚至于奠定了整个东亚地区数千年的政治走向。
并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对他的评价也因此有些差别,褒奖的呢,说他是开疆拓土的雄主,贬低的呢,如宋人所言,是“穷兵黩武以邀绝域之功”,总而言之,提到汉武帝,似乎所有的焦点全都集中在了对外战争之上,如同他的谥号一般,好像他是为征战而生的一位帝王。
虽然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但是他在繁忙的对外战争之余,还是[chou]空“文”了一下的,尽管很多文治事业最开始也是为了战争服务,但就是这么忙里偷闲搞的这点文治,由于天赋使然,其文治成就及影响力便已远超许多以文治而自得的绝大多数皇帝了。
毕竟是个在庙号如此珍贵的汉代搞到了世宗庙号的辣个男人啊。
要知道,世宗可是守成令主的庙号啊!要对汉代庙号的贴切程度有点自信。】
知道天幕这是在夸他,刘彻便放心了不少。
不过……
什么叫他[chou]空文了一下?这话说的。
他就不能是齐头并进吗?
毕竟他又不用亲自上阵打仗,那些文官们难道还想白白食他大汉的俸禄不成
?
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他还是十分得心应手的。
宋朝有幸还醒着的人:……
天幕这真的不是在内涵他们大宋的皇帝吗?
【不过由于出生的太早,加上文治的太彻底,许多传承了千年,大家已习以为常的一些制度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奠基,再加上前朝那两颗赫赫闪耀的将星,衬托得汉武帝朝的文治有些黯然失[se]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浅聊一下汉武帝刘彻那令人总结起来头顶发凉的文治[cao]作们吧。】
刘彻:???
什么叫总结起来让人头顶发凉的文治?
这是个什么形容词?他怎么有点难以理解。
【首先要提的,自然是汉武朝除了征讨匈奴之外知名度最广的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这样的说法,最早是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文人的总结,其最早可追溯到在儒学已经成为官学,儒学氛围十分浓重的东汉班固在《汉书》之中所说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而班固如此说的依据,也不过是引用董仲舒对汉武帝所提建议之中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作为一个成[shu]的皇帝,自然不会被儒学给忽悠瘸了,他当时选择听取董仲舒的建议,不过是因为儒学确实比较符合当时的需求,需要这么一个壳子而已,但独尊儒术,那是不可能独尊的。
儒家嘛,搞点学问和礼仪,什么君君臣臣是可以的,真指望从里面捣鼓出多少个善于治国的大儒,那他是从未肖想过的。
【但董仲舒最终总结的意见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罢黜百家的行为,虽然这是更加绝的一招,从此,儒学开始控制了选官,从而让那些为了能够在政坛上一展抱负的读书人都逐渐抛弃了其他的学
() 科,转而专心研究儒学,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
因为汉武帝的实际行为其实只有表彰六经而已。
作为典型的实干主义信奉者的刘家人,汉武帝本人那绝对是外儒内法,也即十分欢迎大家用儒学外衣包裹一下自己,但是对于儒家内核的接受度,那绝对是存疑的。】
这有什么好存疑的,那当然是信了,但只信对自己有利的那一点点咯。
之前他那个曾孙不是已经跟你们总结过了吗?
他汉家的制度,霸王道杂之啊。
你以为人家从哪里总结的,在他之前是黄老之术,那还不是从自己身上总结的?
一想到自己要背一千多年之后的锅,原本对于自己是不是独尊儒术并不在意的刘彻坚决开始抵制这[kou]锅扣到自己身上。
他只有表彰了六经而已!
他要真的跟儒家走得如此之近,后世那些儒生又怎会如此咒骂朕!
还真是倒霉,两边挨骂呢。
他那个曾孙可真不会教育儿子,他记得之前天幕就说过,第一个被儒学忽悠瘸了的皇帝就是那个什么汉宣帝的儿子来着吧。
【毕竟提出这个建议的董仲舒本人,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之所以能有如今这样的存在感,说实在的,真的得谢谢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上的那句耳[shu]能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了。
与其说汉武帝真正接受的董仲舒的意见是罢黜百家,不如说是其在汉武帝所问治国之天人三策之中的另一个回答,也即建立太学,改革人才选拔制度,这才是汉武帝真正采纳的意见。
不久之后,汉武帝开设公立学校之先河,在中央设置太学,此外还下令在全国郡县都设立学官,为汉朝的人才储备做出了充分的贡献。】
公立学堂吗?
始皇帝若有所思。
倒也的确是个法子。
他之所以不得不在民间任用许多六国贵族旧人,也正是因为初步一统,并无多少本国识字之人才可以由上而下地进行管理。
如果能够亲自培养一批人才,再让他们深入各地,再行培养,那对于昔[ri]六国故地的控制,至少会比如今好上不少。
此外,那个什么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也能拿来改良一下。
在学堂之中,只教授他秦国所信奉之秦法,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为官所信奉的准则。
如此一来,想必也能与汉朝的那个儒学产生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
他所唯一欠缺的,那就是时间了。
毕竟他能够将自己的政令如此坚决的推行下去,他的继承人能行吗?
他也不奢求能活到九十六,能跟那个汉武帝一样活到七十也行啊。
【作为一个冷酷严格的人才筛选机器,汉武帝当然不会拒绝儒生,当然,前提得是有能力的儒生。最为著名的,还得是丞相公孙弘,作为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能够以八十之高寿在相位病逝,不得不说,只单单这一条,就足以使其傲视于汉武朝十三任丞相了。
但我还是得吐槽一句,你汉武朝姓公孙的是真的多啊。】
刘彻:……
天幕你怎么连人家姓什么都要管?
还有,他也不是专砍丞相啊,如果能够顺应帝心,他也不会无缘无故取人[xing]命啊。
但这么些年了,确实很难再找到一个跟公孙弘一样顺手的丞相了。
还是颇为让人遗憾的。
汉武朝其他被吓人叫醒的官员更是无语凝噎。
果然,后世人对于他们水深火热的[ri]子还真是一针见血呢。!
(https://www.qkshu6.com/shu/5144/32247.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