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4章 正视差距

第4章 正视差距


别说新远镇,就连更上级的新远市很快都听说了阿美工程队的消息。

        一想到镇拖拉机厂居然和阿美的机械公司搭上线,市领导们个个精神都感觉有些恍惚。

        新远镇拖拉机厂他们是知道的,刚开的时候还算是经济龙头,现在早就是累赘了。

        可是现在不但有阿美工程师指导,还有阿美工人改造厂房,简直让人惊诧莫名。

        而且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些阿美工人施工速度一点也不慢,各种工程机械同时作业,日夜两班倒,整个工厂肉眼可见地发生变化。

        这三天每天都有领导来视察,然后和白人包工头凯特合影,最后发表几句支持乡镇企业向高科技进军的套话。

        而市里的媒体则盯着爱国华侨郭申,尤其是无意间知道他之前供职于阿美航天局,更是连夜撰稿:“从航天局到拖拉机厂,爱国华侨建设家乡。”

        这还真不是乱说,根据系统资料,郭申的爷爷就是新远人,年轻的时候去了阿美,新远镇就是郭申素未谋面的老家。

        经过系统工程队的日夜施工,在第三天晚上的时候,整個厂区的升级改造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已经开始拆脚手架了。

        林炬干脆拉着还在场的领导草草办了个竣工仪式,剪了红绸带。

        然后“康涅狄格橡树工程公司”的全部人马就收拾家当,几十辆车呼啦啦消失在夜色中,连夜回阿美去了。

        与镇领导陪同参观的万副行长目瞪口呆,有些感慨地对林炬说道:

        “都说阿美人懒,发达国家效率低,这完全是片面印象嘛!

        人家72小时就没停工一分钟,施工快又不乱,验收完毕马上就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我们还是要正视差距,不能盲目自大啊!”

        头发稀疏的镇领导边听边点头,对一旁的办公室主任吩咐:

        “老万同志说得好啊,我年轻的时候就在向阿美学习,现在看来还是要学习。

        这三天拍的照片、笔记全部整理出来,到时候上交市里,给我们的建筑公司也发发学习文件,学习阿美工人的敬业精神!”

        林炬看着一行人煞有介事地总结经验,努力憋住脸上的笑容,干咳两声:

        “领导,天色这么晚了,升级也结束了,不如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

        谁知镇领导大手一挥:

        “不行,我要看看你们的新厂房,小林说好不容易从阿美引进的高端设备,能造出500万一台降雨机器的生产线,一定要好好看看!”

        林炬无奈,他原来是想自己慢慢对比升级后的基地有什么不同,现在只能一起研究了。

        郭申也陪同参观,他全程参与了这里的改造,对厂房了如指掌。

        当他带着众人进入厂房,一行人包括林炬在内都被惊呆了。

        原来由钢架和铁皮组成的厂房是灰暗色调,现在贴上了不知名保温阻燃材料,又白又整洁,连照明系统都换了,将整个厂房照地透亮。

        地面铺设了绝缘胶,又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划分工作区,各种设备按工序分区拜访,一切都井井有条。

        这和之前水泥地面布满灰尘和油污,脏兮兮的机器与零件混合摆放的样子完全不相干了。

        至于原来的设备几乎全部没了,都换成了新设备。

        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高度集成的数控加工中心,取代了裸露加工的老式机床,在一众领导看来,整洁和液晶屏幕就是高科技啊!

        等走到最后的总装车间,看到七八台橘黄色的机械臂,一行人更是激动地上前东摸摸西摸摸。

        镇领导抚摸着机械臂,回忆着自己的青春:

        “这个我知道,三十年前小鬼子那里就有这个了,用起来比人方便多了,一吨多的零件拿在手里甩来甩去,对不对?”

        整个参观下来,林炬和众领导都觉得这厂房确实大变样了,和电视里看到的火箭车间相差不大甚至还略微高级一些。

        离开的时候镇领导心满意足,对林炬十分亲切。

        “小林啊,拖拉机厂这下是火鸡变凤凰啦!我走南闯北见了那么多厂,比这个大的多的是,但比这先进整洁的绝对没几家。

        你们放心,我马上打报告,把新远镇拖拉机厂列入高科技企业名单!

        对了,这下不能叫拖拉机厂了吧?准备准备,换个新名字报上来,还有老万,贷款的事缓缓,人家高科技企业起步正是花钱的时候,镇里不能拖后腿!”

        “放心吧领导,现在拖拉机厂这么一改造,卖几台机器就还上了,不着急。”

        虽然镇上信用社没什么钱,但贷款的事依然被领导做主暂缓,让林炬十分感谢。

        不得不说,这其中一半功劳得归“阿美工程队”,否则绝不可能这么顺利。

        等将所有外人都送走后,林炬又在厂房里转了一圈,越看越满意,拉过郭申问道:

        “现在基地升级完毕,能进行火箭生产了吗?”

        郭申已经拿到了DX-1火箭的资料,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一级一台120吨级,二级两台30吨级发动机,三级一台30吨级发动机,全都采用液氧煤油燃料,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是最费时间的。

        因为测试需要一共要造5台发动机,加上部分零件,采用间歇的两班倒加工,预计28天左右完成。其余部分都可以外包给普通工厂,大大减少我们的时间。

        虽然大部分材料都有库存,但包括燃料和其他加工费用,还需要400万元。

        不过老板,我们的载荷是什么?这枚火箭近地轨道极限运力有430公斤,这个重量已经算中型卫星了。”

        钱的事林炬并不担心,大不了把地皮抵押出去,前世都贱卖了400多万,贷款的话也问题不大。

        至于载荷用什么?

        林炬这才想起来系统要求,是要把科学载荷送上轨道,可问题是什么样的物体才算科学载荷呢?

        卫星肯定算,但拖拉机厂大概没这个技术实力,他又向郭申问了下,得到的答案也确实如此。

        要防辐射、防震动、在几百公里高度正常运转,还要搭载科学探测设备,显然不是个小工程。

        林炬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郭申道:

        “我听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备份星还在地上,我们能不能把他买下来,好像也才300公斤。”

        回答他的是郭申看傻子的目光。

        “老板,那都是博物馆藏品了,再说那也没科学探测功能啊。”

        “那你再联系下阿美宇航局,他们那有没有不要的残次品卫星?”

        “……”

        苦思冥想的林炬干脆蹲在地上思考了半天也没个办法,忍不住抱怨:

        “人家马一龙都是发射火箭赚钱,怎么到我这儿就要……嗯?我有办法了!”

        林炬灵光一现,一下从地上跳起来。

        他是没卫星,但别人有啊!

        用他的火箭帮人发射卫星是要收钱的,哪里还用得着自己花钱?

        格局一下子打开的林炬脑海中冒出来各种想法,很快就有了主意。

        直接打广告说代发卫星肯定没人理,可以从熟人入手。

        他恍然间记起,自己在国内读的寻常本科曾经和一所985高校合作过一个卫星项目,可惜最后火箭名额被另一所更高端的学校强了,此后不了了之。

        但毕竟造过卫星,说不定原来的还在,拾掇拾掇还能用呢!

  ,


  (https://www.qkshu6.com/shu/5278/3240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