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三国秘事第二部 > 第3章 曹操手下的几大谋士

第3章 曹操手下的几大谋士


曹操麾下人才济济,不光猛将如云,谋士也甚众。

  比较有名的谋士有五位,分别为程昱、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这五个人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程昱的年纪最大,若论辈分的话,应该是曹操叔叔辈的人。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程昱在世人面前总是表现得性格乖张、戾气十足,给人以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感觉。

  但程昱的资历在那摆着,就是曹操也要敬他三分,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以无论程昱说话有多过分、做事有多极端,满朝文武也没人敢说什么,都对他低眉顺眼、毕恭毕敬。

  脾气归脾气、性格归性格,但程昱这个人还是很有本事的,是个有勇有谋、能文能武的人。

  当年刘备被吕布窃取了徐州,狼狈不堪地跑到许昌来投奔曹操,程昱就劝曹操,此人不可留。

  而后来的大量事实,也证明了程昱的先见之明。

  曹操因为当年没杀刘备,而时常扼腕长叹、悔不当初,同时也会经常想起当年程昱的谏言,并能感受到他那异于常人的远见卓识。

  荀彧出身于颍川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又被举为孝廉,在朝廷担任守宫令。

  后来董卓入京作乱,荀彧便弃官还乡。

  没过多久,袁绍做了冀州牧,便征辟了荀彧。

  而荀彧在了解了袁绍的水平和能力之后,觉得他难成大器,便毅然决然地转投了曹操。

  当年袁绍顺风顺水、如日中天,所有人都看好他。

  而曹操却是兵微将寡、地少粮缺,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荀彧貌似弃明投暗,实际却恰恰相反,这也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荀彧是几个大谋之中最早追随曹操的,也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

  建安九年,袁氏集团彻底被曹操消灭,曹操自己也从许昌搬到了更为富丽堂皇的袁绍故居邺城。

  许昌方面,留下了一些官吏,荀彧便是其中之一。

  曹操本打算放荀彧在刘协身边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却没想到荀彧与刘协的关系日益亲密,而与曹操却多次出现政见不合。

  久而久之,曹操与荀彧的关系便疏远了。

  时至今日,荀彧已经不再是曹操的心腹,所以这次南下平定刘表、孙权,曹操并没带荀彧过来。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但年纪却比荀彧大好几岁,在智谋方面,荀攸也远胜荀彧。

  荀攸是那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类型,看起来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平时也不爱说话,但却老谋深算、明察秋毫。

  在荀攸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经根据一个人的神情举止抓住了一个在逃的杀人犯,可见他是何等的心细如发。

  建安元年,荀攸应曹操邀请,投入到他的麾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征讨吕布和袁绍的整个过程中,荀攸屡献奇谋、频出妙计,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次南下讨伐江东,曹操自然也把荀攸带在了身边。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此番出征之前,荀攸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郭嘉与荀彧都是颍川人,二人也因志同道合而早早地就成为了至交。

  郭嘉刚出道时是投奔的袁绍,与荀彧所见略同,了解了袁绍的水平能力之后,郭嘉觉得他绝非明主,便回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后来经荀彧引荐,郭嘉才投奔了曹操。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之中,曹操最喜欢的人便是郭嘉,他谈吐不凡、风度翩翩,总是给曹操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与袁氏集团抗衡的整个过程中,郭嘉从始至终都表现得十分抢眼。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当时的曹营可谓人心惶惶。

  曹操刚迁都许昌没多久,百端待举、百废待兴,手下能打仗的兵马加起来还不到一万。

  文武百官很多人都劝曹操投降,也有人暗中开始与袁绍勾结,就连曹操自己,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便在这时,郭嘉提出了着名的《十胜十败》之论,在道义、文武、仁德、谋略、度量、开明、治法等方面,对曹操和袁绍做了详细的对比。

  经过一番对比,曹袁双方的优劣一目了然,这也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军心,为曹操后来敢于跟袁绍拼死一战奠定了基础。

  随后,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袁绍与曹操各自屯兵于前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此时的袁绍有十万大军,而曹操的防御部队却只有不到一万人马。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曹营传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江东孙策准备偷袭许昌。

  此时的许昌,留守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而且数量极其有限,以孙策的骁勇善战,快速拿下许昌绝非难事。

  而曹操的前线部队本来就敌众我寡,绝无可能再抽调出人马回去支援许昌。

  许昌一旦沦陷,曹操将面临着前有袁绍、后有孙策,前后夹击的局面。

  此时无论是前线的曹军将士,还是许昌的文武百官,很多人都觉得曹操必败无疑,便开始纷纷与袁绍、孙策私下进行书信往来。

  曹操如果继续留在官渡,后果将不堪设想。

  曹操如果班师还朝、据城死守,袁绍大军不日便会兵临城下、强行攻城。

  真正懂得兵法的人都知道,守城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可以说事比登天。

  就算你有足够的兵力和粮草,要想守住城池也绝非易事。

  因为面对敌军兵临城下、将至壕边,会造成城中人心惶惶。

  人心一旦不稳,那就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攻城容易守城难。

  就在曹操进退两难之际,又是郭嘉站了出来,料定孙策将在不久之后死于非命。

  曹操既觉得郭嘉是痴人说梦,又很希望他真的能够料事如神,便硬着头皮相信了郭嘉。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孙策便遭到许贡门客的刺杀,最后不治身亡。

  官渡之战最后以曹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而告终,不久之后袁绍便郁郁而终。

  但袁氏集团的残余势力还在,那便是袁绍的三个儿子。

  曹操本想乘胜追击,来个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这时郭嘉则让曹操按兵不动、静候佳音。

  因为如果强行攻打袁绍的几个儿子,他们就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对他们置之不理的话,他们就会为了争夺袁绍的基业而斗得两败俱伤。

  这也正是兵法上所说的穷寇莫追、围城必阙。

  曹操再次采纳了郭嘉的谏言,郭嘉也再次一语成谶。

  袁谭、袁熙、袁尚三人打来打去,最后全都打进了棺材里。

  然而天妒英才,在乌桓之战班师还朝的路上,郭嘉由于身染恶疾而英年早逝,这也让曹操痛失一大天才谋士。

  曹操还有一个很神秘莫测的谋士,叫做贾诩。


  (https://www.qkshu6.com/shu/52986/3193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