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德字中间多一横
推荐阅读:夏鸣:穿越异界做领主 重生八零,我是大佬早死的白月光 空间种田之穿越古代搞事业 南明义军 灵缘剑心 霍总快醒醒,你老婆他跑了! 是她!奥特世界里出了名的渣女! 我就卖个房,全世界都慌了! 逆境富豪 她在原地等我
小茶园开业前的这段日子,刘星除了周末回家,其余时间都在郭德岗家和师兄弟们练功上课。
戴明明已经与戴天高和好,住回到自己家中。至于她爸到底有没有给她涨零用钱,刘星没问,也不关心。
他只知道这对父女也会在小茶园开业当天和刘星一家一同去凑数,捧个人场。
因为刘星和金子都是初次在小剧场表演,二人的节目《论捧逗》经讨论定在第二个出场。
剧场里的相声表演通常是6-7个节目。谁先出场谁后出场都是有安排的。
大致分为开场、中场、倒二和攒底。其中倒二就是压轴的概念、而攒底被称为大轴。
一般来说,大轴演员就是当晚演出知名度最高和水平最高的演员。
而倒二演员的水平也不能太弱。
一整场相声演出中,第一个节目叫做开场节目。
开场节目的演出难度很大。
因为节目开场的时候往往有观众迟到,赶到以后还要找座位。
遇上互相认识的还要寒暄几句,坐下来一时精力不能集中,进入观众状态比较慢。
通常开场都是由学徒或者学员进行。
他们知名度不高,就只当借着这个混乱的演出现场锻炼一下自己。
郭德岗、刘星等人考虑到当天有电视台的人,观众的数量也不确定。
最终决定由李京以唱快板开场。
快板的声音响亮且热闹。
开业来的人多呢,就可以把观众嘈杂的声音稍微压下去一些,尽快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舞台上。
要是开业当天没几个人来,快板一响也不至于显得那么冷清。
李京也参加了刘星的拜师宴,但刘星对他的印象并不深。
只记得这人说话慢悠悠的,据说是与郭德岗共同学习的同窗兼好友。
同时也是京城相声大会的合伙人之一。
刘星和金子表演后就是小伟和徐德良出场。
第四场节目,也叫中场由郭德岗和余谦进行表演。
中场就是进行到一半的表演,演员和作品的选择都很重要,需要掀起整场演出的小高潮。
如果中场演员没有发挥水平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就算是一种失败。
相声行话叫做“塌腰”,会影响后面演员的演出。
郭德岗再三考虑过后还是决定由自己和谦大爷顶上这个空缺。
倒数第二个节目叫做倒二,也叫小攒底,或者叫压轴。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压轴就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在民间很多人把压轴理解为最后一个节目是不准确的。
最后的节目叫大轴,倒数第二个节目来压着它,因此才叫压轴。
压轴演员也非常重要,差不多是全场次优的演员。
放在这个位置演出,目的是使得中场之后的演出不至于冷场,否则不利于最终大轴演员的表演。
倒二的演员刘星只见过其中的一位。此人叫做高封,没在刘星的拜师宴上出现。
但来过郭德岗家里。
他长相斯斯文文,带个金属框眼镜,大学生模样。
后来刘星才知道此人还真是个大学生,是个典型的理工男,木讷不爱说话。
但他的经历也很传奇,据说此人酷爱相声,在初中就登台表演过。
在大学里还组织了一个相声社团。不久前刚拜了范先生为师。
虽然还在念书,但表演经验和基本功都不差。
风格偏传统,铺垫多,互动少,捧逗俱佳,但是活瓷实规矩。
最后一个节目叫攒底,也就是正常相声表演最重要的一部分。
郭德岗和于谦会在这最后一个节目中再次出场。
......
岳岳每天还是往返于小剧场的工地和郭德岗家中,刘星没事也会跟着去小茶园里看看施工进度。
兜里永远揣着一把绿豆,贯口背了不少,水平也突飞猛进。
临近开业的几天,郭德岗家里的几个学生成天恨不得睡在小茶园里,做着开业前的最后准备。
工程基本已经收尾,就剩点小活儿就彻底完工。
二舅没大事也不来小茶园,又开始了在别处的新的项目。
只偶尔来巡视一圈留在小茶园内的几个工人的进度。
开业当天的上午,几个孩子有的布置舞台,有的在后台水池冲洗茶壶茶杯。
小岳岳将冲干净的茶杯放在一个大塑料盆中,刘星负责将这一盆小杯子抬到大门侧面的吧台内。
三个杯子成一套,挂在在三角形柜台后面立柜中的每个茶壶嘴上。
忙活完,刘星坐在小茶园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轻轻喘着粗气,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个剧场。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点新装修后的味道。屋内所有物品都是全新的,窗明几净。
就是剧场内的光线有点昏暗,明明是白天,灯也全部开着。
刘星回头看看身后几米外立着戴天高赠送的巨大屏风,门口进来的光线光全被这中式屏风挡住了。
这屏风足有三米高,通体木质结构,四周有中式镂空雕花。
中间的巨幅画面左侧画着一棵松树。松树上栖着一只蓝白相间的仙鹤。
远景是瀑布和日出。角落里写着几个大字“迎客松”。
虽然这画有点俗气,但优点在于个头够大,用料着实。
估计没个几万块钱下不来,排场是够够的。
据说送来的当天大门都没进来,还是二舅拆了半扇门才勉强给运进屋中。
舞台上方和侧面已经挂好德芸社的牌匾和对联,牌匾上还挂着红色缎子面大红花一朵。
虽然这牌匾挂了有两天了,但刘星还是第一次坐下仔细看。
烫金的“德芸社”三个行楷大字写的气势磅礴。
但是......
这“德”字怎么看着有点别扭?
越看越奇怪,刘星掏出手机,在短信息里输入了一个德字仔细进行比对。
这“德”字的右半部分上面多了一横,下半部分心字底上面又少了一横。
下半部分少的一横倒可以说通,古代用毛笔写这个“德”字普遍都不写这一横。
这种写法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是约定俗成的“异体字”。
京城老字号的“全聚德”用的就是上面的写法。
但这上面多出一横,就没有具体的出处来源了。
是个错别字。
(https://www.qkshu6.com/shu/54040/32333.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