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在我爷爷的年代里赚亿点钱 > 第31章 千年古镇

第31章 千年古镇


裕玲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空间的,困起来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

  大家看到裕玲没洗漱就进了屋,也没人去吵她。

  “明早再洗吧,让孩子先睡。”

  半夜就冒着雨跑去村口接货,才那么大点的女孩子,一大早就忙前忙后,把柚树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还给一大家子做饭。

  太爷和太爷2人在屋里说着话。

  “桂英啊,你要是有空了,给裕玲和薪承做身衣服。我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给2个孩子的,他俩来了几天了,天天都帮着家里做事,见着都瘦了。”

  “……顿顿都恨不得吃下1头牛的,瘦哪里了?”

  要不是太奶拦着,裕玲每餐都能煮上1大锅肉。

  自从她来了后,现在家里天天跟过年似的,裕繁脸上不长肉,看不出来,裕荣的脸颊可是肉眼可见地圆了一圈。

  太奶摸着崭新的缝纫机,试了试机器,嫌弃道:“行了,家里还有点钱,明日给钱让方朝买点布回来,我也试试这缝纫机好不好使,不好使就让她寄回去,摆着多占地方啊!”

  太爷知道太奶的脾气,看她对缝纫机爱不释手的模样,也不拆穿她,笑着先躺下了。

  裕玲睡到早上4:00,才听到屋外头的声音。

  终于睡够了,她在空间快速洗漱了一下出了屋子。

  “裕繁,你怎么起那么早?”

  裕繁在天井刷牙,他口齿不清地回:“今天圩日,不早点出发,到时镇上全是人,根本挤不进去。”

  “不是有自行车吗,我们骑车去啊。骑车不用那么久,半个多钟也能到吧。”

  “你和我爸骑车去,我走着去。别把车坐垮了。”

  “……”

  裕玲觉得自己有点失策。

  早知道拿出2辆自行车出来的,家里人多,1辆车根本不够用。

  “能坐得下3个人的,我坐前面的杠杠上,你坐后座。”

  “别了,路不好走,坐那么多人别等下摔了,你和我爸坐吧。”裕繁擦了把脸,“大家还没起来,你别吵醒大家,我先出发了。”

  裕玲看她爸就要出门,拦下她爸:“等下,我这儿有钱,你拿着,到镇上买点吃的垫垫肚子。”

  裕繁推拒,裕玲又道:“你要是先到了你就买点包子什么的垫肚子,给我们也买点,不然我怕到了镇上人太多买不到。我吃什么都行,你买点你爱吃的,给方朝买点糖包,买多几个,不要舍不得买,吃饱要紧,吃不饱哪里力气逛。”

  裕繁犹豫了一会儿,收下了钱,“行,我先去等你们。和我爸说一下,我在中山公园门口等。买完包子找的钱我再拿给你。”

  “行行行,你小心点看路啊。”

  外头的天还是黑的,裕玲看他爸就这么出门,知道是没舍得用手电筒,她把电池给大家分了不少,但是大家都知道要花钱买的,舍不得用。

  裕玲不放心,可她忘了农村的孩子走夜路惯了,根本摔不着。

  方朝快五点才起来,看到裕玲也起来了,赶紧去洗漱。

  他推着自行车到了禾坪。

  “裕玲,走,我带你去镇上吃早餐去。你没吃过我们这儿的腌面,味道可香了,我带你去尝尝。”

  裕玲笑着坐上后座,“行,出发,去吃方朝喜欢吃的那家!”

  天色微亮,温度微凉。

  自行车经过,一路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唤着,鼻腔充斥着清晨打过露水的,草木和泥土混杂在一起的清香。

  沿着山路走过,到处是碧绿的树林和山坡,以及一望无垠的翠绿田野。

  一路上,2人言笑晏晏。

  方朝是个特别开朗能干的人,讲话特别幽默,和裕玲说了不少镇上的趣事,逗得裕玲笑得都湿了眼眶。

  2人很快就到了镇上,裕玲看到了记忆中没有的拥挤。

  “天呐,这才5:30不到,怎么就那么多人啊……”

  裕玲1年级就和父母去了大城市上学,再早的记忆的已经不太记得了。

  记忆中的渡口镇,过年过节的人多是多,但也没有夸张到这种地步,第1回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人多到堪比春运。

  一路从大唐街往下走,到处是商铺,沿街的人家都开始做起了生意。

  “好几个月没来了,镇上的店铺越来越多了。这是大唐街,这边地势高,码头那边涨河水不会淹到这边来,这里的店铺要贵不少。”

  方朝一路向裕玲介绍渡口镇的地貌风情。

  裕玲脸上都是笑意,坐在后座安安静静地听着爷爷说着她都知道的故事。

  路过岔口,他道:“前面继续走有个砖厂和煤厂,这边左拐下去就是中山公园,是纪念领导来镇里视察而兴建的,和下河街那些,外出南洋务工的华侨们出资建的骑楼,差不多是一个时期建的,公园门口有1座中山的半身石像,雕的可好了,特别像。”

  裕玲记得小时候到了夜晚,中山公园里面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在跳舞,唱卡拉OK,现在的规模和小时候看到的差不多,没什么变化,没有后来改的那么宽广。

  街上的人太多,自行车没法骑行,方朝不得不下来推着车走。

  “中山公园门口有个岔路口,左边过去是菜市场,右边是电影院,直行的路口最多人了,赶集的人都来这儿的空地做买卖。”

  “路口再前面就是码头,码头那条街又叫下河街,1条街都是商铺。顺着江流的方向走个几公里,就是水泥厂,是国营企业大厂,里面有2000多个工人,还建有宿舍楼。”

  “水泥厂附近还有个造船厂,也有不少人。”

  方朝一边说,一边给裕玲指路。

  街上店铺的模样和裕玲小时候的记忆没有多大的出入,唯一不同的就是,后来的红色铁门,现在都还是清一色的木板门。

  一路走来,裕玲看到临街的屋子全都改成了商铺。

  码头的街道因为运船的原因,于明、清、民国几次扩宽,纵深宽敞的街巷铺满了青石板。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店铺是下商上住的南洋式风格的骑楼,墙面因常年江水上涨发洪水,而泡得斑驳脱落,楼面上雕刻着充满南洋风情的灰塑几何图案,仍然清晰可见。

  沿江一路,这样中西合璧的骑楼鳞次栉比,成百上千家商铺林立在江的两岸。

  是她没有看过的繁华和辉煌。

  她小时候也常常来码头玩,但那个时候运船已经停了,码头的商铺好多都关了门,剩下的只有留守儿童或是老人,大家都去外出打工。

  “我看到裕繁了。裕繁,去公园门口那家饺面店吃点腌面吧?”

  方朝对着裕繁挥手。

  裕繁手上的油纸包装着糖包,听到他爸说要去吃腌面,赶紧把糖包拿给方朝。

  “不要浪费钱了,我买了有糖包。”

  裕玲接过糖包,“没事,糖包我吃,吃不完带回去给薪承,他也爱吃糖包。方朝想吃腌面就吃腌面。”

  方朝摆了摆手,“我吃糖包就行了,腌面下次再吃吧。”

  裕玲看了眼裕繁找她的钱,又看了眼油纸包,里头一共4个糖包,“你没吃吧?”

  “我吃了啊。吃了好多个。”

  “……”

  裕玲知道她爸肯定是舍不得花钱买,这糖包还烫呼呼的,一看就是刚买的,他哪来的时间吃。

  4个糖包也不够3个人吃的,正好再吃一点腌面和猪杂汤。

  “我不管,我要吃腌面,吃2碗,还要喝三及第汤!”


  (https://www.qkshu6.com/shu/54506/32381.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