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岱别藜 > 第104章 步步为营

第104章 步步为营


书房内。

  “陛下已经驾崩,侯府恐有危险,您老不可再留在这里。“宋岱看着消瘦的顾老伯说道。

  顾老伯闻言,并未多说什么,而是‘扑通’跪地,行了叩拜之礼:“多谢世子这些年的庇护。”

  宋岱连忙前来,将顾老伯扶了起来:“您何必如此?”

  顾老伯红着眼眶说道:“这些年,多亏了世子收留,才让我这把老骨头存活至今。”

  说到这里,顾老伯眼神真挚的恳求道:“我这把年纪,流落何地都无妨,只求世子能收留观易。”

  “他这些年跟着公子尽心竭力,想必外人是不会发现的。我若离开,他在这里便是安全的。”

  宋岱扶着顾老伯坐下。

  “顾老伯,若侯府出了麻烦,收容坊恐怕也会受牵连。”

  “在往雍州的景山上,有一旧友,您可带上孩子们到那里暂避风头。”

  “公子大可放心,有我一日活头,便将孩子们照顾好。”

  宋岱点点头,继续说道:“行事要隐秘,所以今日赶在城门关闭时便要出门。”

  “赵厨娘家居长安,恐会走漏风声,因此只有你和长荣一起带孩子们离开。”

  “明白。”顾老伯应下。

  说到这里,宋岱继续说道:“观易我会让他去其他地方,有他在,藜儿的安危我才能放心。”

  顾老伯一听,面上讶异,而后又恢复正常,叹了口气说道:“只要这孩子能活着,不管在哪里都无妨。”

  “若事情顺利,会让你们父子尽快团聚的。”宋岱鼓起勇气说道。

  顾老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

  顾老伯离开后,王嬷嬷进到房中。

  “陈伯刚来过,说侯爷回来了。”

  宋岱闻言,立马起身,往门外走去。

  “世子,您用了膳再去吧。”

  刚迈出去的步子,停了下来。

  “世子妃,用过了吗?”

  “送膳食的人刚回来,都用完了。”

  “好,要做她爱吃的,对身子好的做。”

  “老奴明白。”王嬷嬷应下。

  话音刚落,宋岱头也不回,快步往门外走去。

  王嬷嬷看着世子离开的背影,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是何苦呢?

  昭文斋。

  宋澜回来后,便听李氏说了郑藜的事。

  儿子自小做事有自己的主意,在他看来,儿子对这郑藜是情深义重。

  突然这般,他倒是有些看不明白。

  “好了,你先下去吧,我还有公务要忙。”宋澜向李氏说道。

  李氏轻瞥了一眼,倒也没多说什么。

  不过,她心中有些不满,侯爷对自己越来越另眼相看。

  “需要备膳吗?”李氏问道。

  “用过了。”宋澜头也不抬的说道。

  李氏见状,甩了一下帕子,离开。

  出了昭文斋,李氏心头的怨气更重。

  这些日子以来,女儿和夫君越来越疏远自己,想来都怪这郑藜。

  想到这些,她深吸了口气,昂首挺胸,冲身后的庞嬷嬷说道:“确定是在观溪院?”

  庞嬷嬷在身后一脸谄媚的说道:“那还能有假吗?老奴亲眼所见。”

  “走,悄悄去。”李氏的口气当中,尽是得意。

  话音刚落,周嬷嬷从花园旁的小路过来。

  “夫人。”周嬷嬷面色和缓的说道。

  周嬷嬷是老夫人旁的老人,李氏说话自是要注意一些,她缓了缓心绪,换上了温和的面容,问道:“周嬷嬷?”

  “老夫人有请。”

  李氏一听,不禁皱眉,想着平日里,老夫人鲜少寻她。

  今日,倒是奇怪?

  虽是心生疑惑,还是转身往云安院方向走去。

  宋岱走至此处,恰好看到了李氏的背影,眸光当中尽是嘲讽之意。

  “世子爷。”陈伯刚好从昭文斋出来。

  “陈伯。”

  “快去吧,老爷在书房当中。”

  “有劳陈伯。”宋岱说完,快步往书房走去。

  宋岱的步子刚一迈上台阶,便听到房中传来冷冷的声音:“不是同你说了,我还有公务要忙。”

  宋岱闻言,停下脚步,温声唤道:“父亲。”

  宋澜听到声音,放下手中的信件,抬眸起身,有些难以置信:“意儿。”

  “快进来。”

  说着,从书案后绕了出来。

  话语间,宋岱已迈进了书房。

  这么些年,儿子一直对自己客气而疏离。

  起先,宋澜并未放在心上,可随着年岁的增加,他渐渐有一种失落无力感。

  他唤下人端茶来,而后将宋岱迎到了茶桌旁。

  宋岱对父亲这般热情,也有些不太适应。

  待宋岱落座后,宋澜才问道:“意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听闻父亲深夜着官府匆匆离开,一夜未归。想着是不是发生了对侯府不利之事。”宋岱借口说道。

  说到此,宋澜才想起,儿子一直赋闲在家。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昨夜驾崩了。”

  宋岱轻轻皱眉,一脸惊讶的说道:“瓦剌归来之时,陛下的气色还算可以。”

  “谁说不是呢?”宋澜轻拍了一下桌子。

  “不过,听近侍太监说,也就这一个来月,陛下的身子每况愈下。”

  “那国丧……”宋岱继续追问。

  若发国丧,必定是有新帝登基。

  不然,与周边虎视眈眈的部落而言,是趁虚而入的最佳时机。

  宋澜凝神看了看院中,无闲人在,才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问题出在,陛下竟未立下传位诏书。”

  “眼下,朝中无主。”

  宋岱接过话头:“先帝一生杀伐果断,有勇有谋,怎会不立诏书,让大盛出现无主的境况。”

  宋澜起身,走到书案前,拿着一本信件过来:“昨夜,太后召我们匆匆入宫,便是商议此事。”

  “陛下久病卧床的这些时日,皆是三皇子在处理朝政。”

  “而皇后偏偏说,两个月前,陛下有说过立六皇子赵轩坼为储君之意。”

  说到这里,宋澜又叹了口气:“这六皇子,本就年轻气盛,冲去瓦剌,自身难保,还险些让你搭了命进去……”

  话刚出口,宋澜又觉不妥,遂停下。

  “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知眼下是何意。”

  宋澜将信件递给宋岱,示意他打开。

  宋澜接过信件,刚一打开,面上的错愕尽显。

  “意儿,是何意?”宋澜看着儿子这般,认真的问道。


  (https://www.qkshu6.com/shu/55304/32308.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