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长姐奋斗日常 > 第131章 分钱大事

第131章 分钱大事


祠堂内,村长讲完这几件事,便笑着道:“接下来,大家听大族老安排。”

  这大族老,说的便是杨恭。

  村长说罢,走去一旁,端起茶水喝了起来。他刚刚说了好一通话,此刻真是口干舌燥。

  杨恭背着手,往前走了一步,笑着摆摆手:“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二族老和三族老负责发利钱,四、五族老发工钱。大家仔细听自己的名字,被念到了的,排好队准备领钱。”

  人群之中,瞬间一片欢呼雀跃之声。

  二族老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锐利的眼神,扫视过众人,清了清嗓子:“好了,下面是分利钱的环节。大家听到名字的,先过来我这里排队,登记领钱,然后去四、五族老那边领工钱。”

  说罢,四位族老两人一组,分别坐在长桌两头。桌上堆了好些账簿。

  村长和杨恭对视一眼,笑着朝杨天霸道:“行了,去将银子搬出来吧。”

  杨天霸应的十分响亮,然后就带着几个健壮小伙,从祠堂一侧紧闭的厢房中,搬出一只镀了红漆的大樟木箱子,放在桌子中央的地面。

  箱子落地时,还能听见里面的银钱哗啦啦作响。

  杨天霸又点了两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六人一字排开,紧紧护在银钱和族老身旁。

  乍一看,威风的很!

  “天呐!那箱子里头,得有多少钱呐!”

  人群之中瞬间炸开了锅,都想凑上前去查看,却被小伙们死死挡在前面。

  “好了,想领钱的就好好守规矩!乱挤的扣钱!”二族老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喝了一句。

  他的声音,如打雷一般,十分洪亮有气势。

  众人瞬间乖乖,不敢乱挤。不过大家依旧掩饰不了激动,七嘴八舌同周边人讨论起来。

  二族老见众人不再乱挤,严肃的表情才缓和了些,他看向村长、杨恭,以及坐在桌子前的三、四、五族老:“可以开始了。”

  杨恭和村长分别拿起账簿,高声念起了人名。

  村民听到名字,急急应声”到了“,或是“在呢”,便兴冲冲站在桌前,先在二、三族老这边核对利钱,又去四、五族老那里领工钱。

  队伍开始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人群之间有兴奋,也有暗自比较的。

  有的人觉得自个的工钱算少了,在那里同四族老几个掰扯。

  四族老显然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他拿出出工登记表,指着上面的手印道:“幸好都让你们画押按手印了,否则你能说你比人家瑾音丫头出的工还多呢!白纸黑字的,可没少你的钱。你要嫌少,那就别领,正好捐给族里村学。”

  村长几个见状,看着桌上厚厚一沓签字表,也十分的庆幸:幸亏当时听了瑾音丫头的建议,否则啊,有的掰扯。

  刚开始时,瑾音就提出来,村民出工要签字,以做计算工酬的凭据。

  实行了一段时间,村民纷纷嫌弃费时费力,过于麻烦,不太配合。

  过了一段时间,族老们也觉得,每日签字过于麻烦,且要浪费不少纸张,所以一度想取消签字制度。

  幸亏村长也很支持瑾音的想法,再加上瑾音画了表格,简化了流程,村民只需要在对应的格子里按个手印,便算是签了到。这项制度才坚持了下来。

  如今看来,幸亏是让村民坚持签到画押了,否则,这工钱得分到啥时候才能了结。

  杨家村轰轰烈烈的分钱大事,直到天穹渐暗,夜空起了点点繁星,方才完毕。

  众人结群成伴,或兴奋或激动的拿着银钱,回了各自家中。

  这喜悦持续了许久,村民们晚上做梦,都是被笑醒的呢。

  这日,瑾音有事回了县城,所以她的工钱是由马老伯和瑾言代领的。

  至于那三成的利润,早在前一天,村长就将银票给了瑾音。

  整整四百两的银票,可把瑾音给乐坏了,忙不迭的就揣到袖中收好。

  三年的时间赚了四百两,对于瑾音来说,不算少,但是也算不上特别多。

  这几年,烤鸭铺子每年能赚百余两银子。

  庄子上倒是没有烤鸭铺子赚的那般多,但胜在稳当,每年也有六七十两的入账。

  所以这几年,家里很是积攒了一笔小钱。

  瑾音甚至在考虑着,要不要再买个田庄子。只是买地这事,也得讲究机缘,她跑了几趟衙门和孙武那边打听,都说现在没有庄子要卖。

  倒是有些散田出售,可瑾音看不上。田地过于分散,不好打理,很容易被当地人悄悄蚕食掉,最后一亩田只剩下八分,都没地方说理去。

  所以瑾音也不急,没遇着好的田地,她不打算入手。

  不过瑾音倒是在千水县置了两个铺子,铺子就在河边市集,无论是出租,或者自己做点生意,都是极好的。

  说起来,瑾言已经十二岁的年龄了,他这几年,在书院十分受山长和夫子们的喜欢。

  这次回村,瑾言也不止为着盘账这事,而是为了来年二月的县试。

  不仅是瑾言,青书青山两兄弟也打算一起参加来年县试。

  县城杂事繁多,家中弟妹又属实闹腾,其实主要是瑾行闹腾。再加上铺子里每日人来人往的,不算清净,瑾音干脆让瑾言回乡下住着,温习功课,为来年的考试做准备。

  此时学院已放了假,德良叔一思量,把自家儿子也带回了村。

  他准备让三人在一起温习功课,自己则在一旁为三人答疑解惑,以期他们来年顺利考上童生。

  瑾言当然愿意,甚至直接搬去村长家,与青山青书两兄弟同吃同住。

  其实瑾言早一年前就有了下场考试的冲动,只是瑾音觉得他的年龄尚小,不太放心,便劝诫他说家里现在条件好了,供他读书不算难事,让他再读一年,将基础打牢了再去。

  瑾言这才又苦读了一年,觉得火候已到,才下定决心要去考试。

  瑾音见他确实有些把握,便不再劝,只是吩咐马婆婆,平日好好照顾瑾言,莫让他为了旁的事分心。

  至于瑾音,自然是回到县城,管理铺子中的事。

  这三年,铺子和庄子里的事情,瑾音并未插过手,全由瑾言在管理。

  如今,瑾言准备考试,自然得再次由她接手管理。

  瑾音翻了翻这几年的账簿,只见账簿规整,条理清晰,让人一看了然,她不由欣慰:瑾言将家中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十分不错。

  难得的是他既要管理家中琐事,又要学习,学习也没落下,年年都能拿到书院的奖励。

  瑾音继续翻着账本,突然挑眉,瑾言把自个儿从书院获得的奖励,以及抄书的报酬,都作为收入记录在账簿之中。

  再一看,瑾玉自个养花卖花得的银子,以及瑾行帮着镖局养马扫地的几枚铜板,也均记录在册。

  钱虽不多,难得的是他们这份心意。

  这几年,她不是在乡下种草药,就是去保春堂学医,所以瑾行和瑾玉更多时候都是瑾言在管教。

  如今看来,瑾言将瑾行瑾玉管教的极好。


  (https://www.qkshu6.com/shu/56068/32280.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