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318章 翻案

第1318章 翻案


大明宫,

    紫宸殿,

    夜已深,武怀玉却被新皇留宿宫中,承乾非要跟老师同榻而卧,抵足而眠。

    “老师,户部尚书高履行上奏,今年又进户十五万户,老师可知如今我大唐有户多少?”

    武怀玉也不是头一回睡龙榻了,之前也睡过李世民的龙榻,甚至睡到天亮时还把脚压到了皇帝肚皮上。

    新皇的这张龙榻,号称千工床,用金丝楠木打造,耗费皇家木匠千工,不仅用料好,而且手艺也了得,不仅都是榫卯结构,而且各种雕刻也极精美。

    整个床榻像是一个套房一样,

    躺在这榻上,感觉就是很聚气,榻的外间还能让服侍的宫人、宦官坐着守候。

    “当有八百万户了吧?”怀玉回道,大唐开国之初,还未统一山河,那时人口仅一百来万户,直到武德七年,天下初定,统计户口也仅为二百一十九万户。

    李世民继位后,也是在贞观元年就颁布了令有司劝庶人婚聘及时诏,其中就有规定丈夫去世以后,寡妇在守孝期满后必须再嫁,如果寡妇不愿意,当地的衙门就必须上门强令她们改嫁。

    甚至把寡妇再嫁的事情列入官员政绩考核之中。

    要求百姓早婚早育,超过年龄没婚配,就要由官府做媒婚配。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尽快恢复人口。

    武怀玉当年也是为此贡献了许多计策,诸如对沙门道教的整肃清理,对世族豪门隐户的清查等等,

    贞观二十几年来,对外征战不断,也是吸纳了无数人口,

    加上朝廷对户籍管理的改变,主户、客户等新规实行,逃户、隐户清出了许多,这天下户数也就一直在增加。

    从武德七年二百多万户,到贞观四年灭掉东突厥后迅速增到三百余万户,然后又过去了二十年,每年都在迅速增加。

    多年中原无战事和大的灾荒,人口恢复还是非常迅速的。

    承乾有些兴奋的道,“隋开皇中人口最盛时户八百七十万户,口近五千万。而如今我大唐有户八百八十万户,口早过五千万矣。”

    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国家强盛的根基。

    八百八十万户,贞观盛世才名符其实。

    这个户数武怀玉倒也不算意外,毕竟贞观朝以来对户籍管理较严格,国家结束动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尤其是对外战争一直胜利,战争红利很大,百姓也得到了许多红利,比如贫困无地的百姓,也能在边疆分田授地,成为自耕农,

    许多原本被地主严重剥削压迫的部曲、佃户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身根本。

    国家两税法下,薄税轻徭,也就没有出现大量的逃户隐户的情况,对佛道的控制,也没有再出现寺观大量占有田产,奴役百姓的情况,甚至想托庇寺观,隐匿田产,逃避税赋等老手段也行不通了。

    当然,能从武德七年全国二百多万户,到如今贞观二十五年近九百万户,提升的还是很夸张的,其中有很大部份新增人口是对外扩张征服来的,

    包括灭掉东西突厥、吐谷浑西域诸国,还有开拓岭南、黔中、南中,占领流球开拓海南,征服高句丽、百济,

    都为大唐带来了大量的新增人口。

    甚至是奚、契等许多藩属部落,每年都有许多人往中原跑,迁移定居,成为大唐子民。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哪里安定、富裕,人自然就往哪走。

    今年新增十五万户,其实还是指一季度增加的,这第二季度的还没整理统计出来,但肯定也不会少于这个数,一年下来得增加六十万户最少。

    这还是今年对外没啥大战事。

    前几年朝廷灭高句丽和百济两国,可是得户近百万。

    户和口,不仅仅意味着税赋,也是兵源等。

    “陛下,臣有个建议,贞观之初,先皇定制,男二十女十五岁以上,应当尽快结婚,寡妇为亡夫守孝三年期满当再嫁,鳏夫为亡妻服丧一年可再娶。男年满三十女满二十未婚者,官媒强行婚配成家。

    后来成婚年纪降到男十五女十三便可成婚,提倡早婚早育,臣以为女十三岁便成婚,还是太早了,女子还未完全发育长成,早早成婚,生子时便容易难产,应当把成婚年龄,再改回贞观之初的男二十女十五以上。”

    承乾笑着应下。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武怀玉觉得大唐关于结婚的律令中,有些也不是不错的,比如说男满三十女满二十还没结婚,那就算大龄剩男剩女了,朝廷就有兜底义务,要派官媒来给婚配,

    每人可以介绍三次,三次后必须得成亲,否则要交罚款,相当于是光棍税了。

    对寡妇鳏夫,也是要求再婚的,除非已经过了生育年龄。

    大唐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包办婚姻,儿女不能反对,否则杖责一百。

    “现如今依然还有些百姓穷困,男的出不起娉礼女的置办不起彩礼,而难以婚嫁,朝廷对这些人,应当帮助,为这些没钱结婚而大龄者出钱娉妻、置备嫁妆。”

    这个聘礼、嫁妆肯定不会很多,

    但给那些大龄剩男剩女们牵线拉媒,出点娉礼、嫁妆,也是应当的。

    那些大龄光棍男,朝廷可以为他们安排那些新征服地的蛮夷女子为妻。

    从户口聊到婚嫁年龄,又聊到寡妇再嫁,给大龄剩男剩女官媒配对,给娉礼嫁妆,

    两人倒是越聊越远,

    虽时隔八年没见,但很快就仿佛回到从前,这八年师生两个其实也是经常书信往来,

    做了二十五年太子的李承乾,终于当上了皇帝,原本他以为自己还要再当上十年太子的。

    可谁也没料到,几年前还能两次亲征高句丽,一直攻入平壤城的父皇,居然会死于一场突发痢疾。

    虽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但堂堂天可汗在避暑的九成宫死于痢疾,确实是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

    当然,事后也全方面深入调查过,皇帝确实是死于疾病,并不是有人投毒谋害,说到底还是皇帝的龙体早被掏空,虽仅五十五岁,却经不住一场突发的重疾。

    三十三岁即位的承乾,此时心情是复杂的,甚至有点没完全做好准备。

    可如今已经皇袍加身,

    “老师,你说我现在该做什么?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

    “陛下,不必焦虑,一件件来,先皇留下这贞观盛世,陛下本钱厚着呢。”

    承乾新君即位,想干几件大事。

    却不知道从哪开始。

    新君,新政。

    做为李世民的儿子,承乾也想有一番大作为。

    “老师,是否该让青雀他们回朝奔丧?”

    承乾犹豫再三,还是开口说起此事,他心里也清楚,当年长孙无忌弄的那几个谋反案,其实李泰李恪李元景等人谋反并非事实。

    “陛下想为他们翻案?”武怀玉头枕着手臂,缓缓开口。

    “就是觉得不让他们回来奔丧,有点不近人情,而且,当年之事,说他们谋反,也有些牵强。”

    武怀玉心中感叹承乾还是有些心软了。

    如果他是个合格的皇帝,那么此时绝不会去提及这陈年旧事,更不会主动为这些皇弟皇叔们翻案。

    因为这些人就算当年是冤枉的,可也是他的潜在对手,将他们按在万里之外的西域之地,是最安全的。

    “他们都是犯有谋反罪而被贬流西域的,按制此时不能回朝,如果陛下让他们回朝,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要是陛下还要为他们翻案,那岂不是在说先皇冤枉无辜滥用刑罚?

    甚至,到时又要如何处置当年主持审理此案的长孙国舅呢?”

    这案子翻了,

    那就是子言父过,这先皇都还停柩太极殿都没安葬,这时翻案是很不合适的。

    再者,当年负责此案的是国舅长孙无忌,这个案子要翻了,长孙无忌那就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到时如何处置长孙国舅?

    武怀玉倒不是有心要维护长孙无忌,事实上如果借着翻旧案,武怀玉可以攻击长孙无忌,甚至将他斩落马下。    

    还有刘洎案,要能翻了刘洎案,也能把褚遂良给斩落马下。

    但时机不对。

    李世民还没下葬,

    新皇就开始翻旧案,这在当今世人眼中,那是不孝行为,而大唐偏偏是讲以孝治国的。

    武怀玉若支持皇帝翻案,到时就会被所有人视为不守规矩,战争就将开启。

    他不怕战争,但现在不是时候。

    “我没想翻旧案,但如果我特赦青雀他们回京呢?”

    “陛下,没有必要。”武怀玉提醒他,就算不翻案,但也没必要特赦,你赦免他们回来,那在别人眼中就是翻太宗的案,是儿子否定老子。

    “先皇也曾为刘文静平反。”承乾道。

    “那是贞观三年的事了。”怀玉道,这也是提醒承乾,就算要翻案,也不能急于一时。

    三年后,一切尘埃落定,朝局稳固,承乾就算要翻案其实也无所谓了,但现在不合适。

    现在翻案,长孙无忌绝对会极力阻拦的。

    他也不希望因为这事,就闹起矛盾来,现在不是时候。

    再说,李泰等一众皇弟皇叔们召回来干嘛,就留在西域多好。别说什么冤不冤的话,皇权稳固安全第一。

    “老师,我觉得褚遂良诬陷刘洎,居心不良,品德不佳,我不想让他再留朝中为相。”

    刘洎当年虽支持过魏王,但后来被武怀玉拉拢过来,成为东宫太子党一员,辅佐承乾多年,表现也不错,承乾对他印象挺好,可却被褚遂良冤枉而死,这事承乾一直记着。

    “陛下莫急,待明年改元后再说。”

    眼下是过渡时期,最重要的是稳,稳定压倒一切。

    承乾能够第一时间把武怀玉、长孙无忌、李绩这些人召回朝拜相,就说明还是很稳重的,虽然他已经知道这是张行成和于志宁等的建议。

    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

    “跟大食在波斯打了三年了,老师,朝廷是否当增兵西域,一举灭了大食?”承乾又问,

    太宗去世前,跟大食的战争,也算是灭了高句丽后,少有的对外大战事,打了三年都没能结束。

    武怀玉对于波斯的战事也比较了解,因为主持这战事的就是阿兄怀义,怀义没少给他写信提起这战事,经常向他问计求策。

    老牌帝国波斯萨珊王朝,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元气大伤,然后被新兴的大食帝国给灭了。

    波斯萨珊末帝亚兹德盖尔德三世带着儿子阿罗撼、卑路斯等逃到吐火罗,向大唐求援,大唐在武怀义的建议下,设立了波斯都护府,以亚兹德盖尔德三世为波斯都护。

    大唐出兵波斯东北的呼罗珊地区,开始了跟大食三年的战争。

    虽然打了三年,但总体来说,还是唐军占了上风。

    一开始的时候,呼罗珊基本上都被大食军占领,但唐军出兵后,很快夺取了波斯东北的这块龙兴之地,

    此后经过反复拉据战后,大食军没占到丝毫便宜,一路被攻城掠地,最终只能拖着鹰旗撤离,丢弃了呼罗珊地区。

    虽然如今大食军依然不断的袭扰,试图夺回呼罗珊地区,但屡战屡败,只能是打袭扰战,时不时的出兵来抢掠一番,最后又被赶回去。

    他们无法再在呼罗珊立足,更别说想窥探吐火罗与河中地区。

    到今年,那位波斯末帝被刺杀身亡,其长子也战死,朝廷授封王子卑路斯为新的波斯都护,加右骁卫大将军。

    不过这位波斯都护早就在长安居住,波斯都护府也就是实际控制着呼罗珊地区的衙门,现在是由波斯道行军大总管武怀义主持的。

    现在的波斯,或者说呼罗珊地区,

    有许多朝廷的安西、北庭精锐驻扎在重镇要城,另外还有西突厥、吐火罗、可萨等诸部落兵协防,加上归附的波斯呼罗珊地区的部落酋长,地方贵族们武装,可以说已经稳稳控制住了呼罗珊。

    从今年起,

    武怀义已经按兄弟怀玉的建议,开始对呼罗珊以西的大食军队发起反攻,采取打了就抢,抢了就退回呼罗珊的战术,不断的袭扰抢掠。

    基本上已经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攻守易形。

    这三年战争,唐军不仅拿大食军练兵,甚至还借机整合西域诸部势力,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如今大唐控制的西域,大抵上已经分成了几大版块,分别是天山以南的安西大都护府,天山以北的北庭大都护府,以及吐火罗、河中、可萨,和波斯都护府,

    六个都护府,从天山到葱岭,从七河流域到大宛盆地,从河中地区到吐火罗,再到呼罗珊,再到里海咸海一带的可萨,

    唐军在武怀义的带领下,甚至都打通了到阿拉伯海阿曼湾的道路。

    “陛下,朝廷只要控制住呼罗珊,那么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何况我大唐藩属附庸可萨汗国与吐火罗也两面包夹着大食人控制的波斯东部和北面······”

    武怀玉认为没要必要离开呼罗珊这战略要地,深入波斯腹地跟大食军队作战,只要控制住呼罗珊,也就守住了西域门户。

    “朝廷可以派使团前往君士坦丁堡,跟拜占庭订立攻守同盟,军事上共同对付大食,同时加强丝绸之路贸易,”

    承乾对武怀玉的这些建议很满意,

    “既然如此,那朝廷就委任宋国公怀义为波斯大都护,朝廷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等地抽调五万步骑精锐,长驻镇戍呼罗珊,另调突厥、粟特、铁勒、吐火罗等十万迁移呼罗珊游牧,随时接受征召协防作战,

    呼罗珊波斯武装也尽听宋国公统领,河中、吐火罗、可萨三都护府兵马,并听宋国公节制。”

    一个全新的大军区建立,

    武怀义虽无节度使之名,但已有节度使之实了。

    这些年,朝廷往西域迁移百万人口,天山以南的高昌、焉耆、疏勒、龟兹、于阗等,现在都已经成了大唐的正州,那些绿洲上,也到处是大唐西迁的移民百姓。

    就连天山北的伊丽、碎叶等地,也遍布着中原来的移民屯庄,连河中地区,都有许多汉移民。

    不过如此广袤的土地,汉移民还是太少了。

    主要是朝廷近些年征服的土地太多,到处都需要移民,仅是前几年灭掉的高句丽和百济,就是个移民黑洞。

    这年头,虽说移民新征服之地,有不少福利,分田授地的,各种免息的耕牛种子借贷,甚至有安家费等,

    但中原现在大量百姓移民边地后,也没那么拥挤了,甚至工商业发达后,就算没有土地,可照样能找到份不错的工作,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毕竟两税新法后,没有了沉重的税赋劳役,百姓负担轻松的多,特别是以前那种人头税一样的丁赋丁役,让人被锁死在土地上。

    而现在的两税法,以及摊丁入亩等代役制,却是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让无数原来的佃户、无地者,找到了份稳定的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现在很多人其实并不太愿意再背井离乡的去遥远边疆,分田授地也没那么吸引人了。

    灭掉高句丽后,朝廷在辽东招人分地,一大家子六七口人,往往能分到两三百亩地甚至更多,但去的人也不多了。

    朝廷现在也只得是先搞军屯,

    驻防军队,然后把他们的家眷也都迁过去,直接让这些军队就在那边安家落户,分田授地。

    现在边疆新征服的土地上,反倒是那些勋戚贵族豪强们到处跑马圈地,搞起商屯,到处弄奴隶去屯田、去开矿。

    甚至许多中原的百姓,宁愿接受这些贵族豪门的雇佣,去边地屯田,也并不愿意自己移民过去。这些人想的也简单,接受雇佣,不管是拿工钱,还是分成,反正旱涝保收,又不需要半点投入,干个几年攒点本钱,回家娶妻生子,或是回家买田置地,没半点风险。

    再说,故土难离,没有几个真正愿意从此移民边地的,都要打着卖力干几年就回家,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打算。

    朝廷现在的这种边军制度,已经是事实上的边军藩镇了,长此以往,肯定会有隐患的,但这些年来,这个制度已经越来越稳固,

    效果也还很不错,

    所以承乾继位后,并没有想过更改,反而打算把这制度发扬光大,

    比如现在这波斯都护府,他就打算往那边正式长驻五万唐军精锐,到时光这五万唐军的家眷,就能迁去几十万人,朝廷对呼罗珊的控制就更加稳固了。

    武怀玉躺在那,明知这早晚也是个隐患,但最后还是没出声提醒,因为当下,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未来,

    未来再说吧。

    (本章完)


  (https://www.qkshu6.com/shu/6558/31094.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