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傻子的燃情岁月 > 11.市场经济行将复苏的腊月

11.市场经济行将复苏的腊月


  邵玲和抗抗这一届毕业生,就只有邵玲考上了大学。

  他们这一届,从初中开始,就基本没有正儿八经上过课,上课也是忆苦思甜,学习最高指示。

  所以,他们当中,能把中国字认全的,就算高材生了。

  而第一次高考,题目也真的十分简单,现在看来,甚至连初中考试的难度都达不到。

  可就是这样一个难度,对绝大部分的考生来说,也感觉太难太难了。

  邵玲是从和姚远在一起工作起,就在姚远的劝说下,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这前前后后就是六年的时间。又有姚远的指导,她的水平就比同龄人高出了不少,能够脱颖而出也是必然。

  张建国就不行了。上学的时候,跟着一帮调皮捣蛋的孩子混日子,本身底子就太薄。大学恢复高考,他想明白了,知道学习重要了,就已经晚了。

  姚远和他爹是死仇,教他只是因为怕他去找美美教他,两人在一起呆久了出事情。

  因为他爹张顺才,姚远也不会真心教他。姚远当过培养干部,肚子里坏水比好水多的多。张建国就是有能力考上大学,姚远也会教的他考不上喽。

  后来学校组织辅导班,张建国也就再不好意思来找姚远了。

  过年之后,大学录取通知书发下来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可是,这是历史的必然,不是一句后悔可以说的清楚的。

  邵玲选择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学习工艺美术设计。

  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专门的服装设计专业。

  邵玲已经下定决心,毕业回来跟着姚远干。但所有大学,跟服装有关的专业,只有纺织专业。

  姚远最后给她出主意,还是学习美术吧。这东西不管怎么样,也跟美学沾点边,将来有机会了,还可以出国深造,到时候再去学习服装设计也晚不了。

  也许,她将来有一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艺美术上有所成就,成为艺术大师,就算将来不回来和姚远干,也可以出自己的成绩,比成为公务人员,坐办公室要强的多。

  一九七八年的新年,是姜姨家里有史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年了。

  家里多了摇摇,小家伙已经开始呜呜哇哇地说话,也自己能到处跑了,把姜姨逗得整天合不拢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所有的爱,都给了摇摇。

  最重要的,是姚远不用装傻了,大家的心都是安定的,知道未来会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幸福。

  美美已经成为了小件车间车工工段的工段长了,说话都带了一股颐指气使的架势。

  当然,姚远给她灌输了不少的现代管理理念,特别是掌握别人心理的技巧,让她成为了整个小件车间,人缘最好的工段长。

  抗抗已经有五个多月的身孕了,肚子明显挺起来。她不去上大学,如了她妈的心愿。

  姜姨心里也知道,委屈着抗抗了,对她就格外好一些,不管姚远给她买什么滋补品,不管怎么惯着她,姜姨都假装看不见了。

  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有钱了,而且,自由市场开始活跃,只要有钱,总能想办法买到需要的东西。

  于是,鱼、肉、蛋、油就应有尽有,可以真正做一顿除夕夜的宴席,用精面包一个肉丸的饺子,从初一吃到初五。

  可是,吃食虽然不缺了,如何把这些鱼肉一类的好吃的,真正变成美味佳肴,还是个难题。

  姚远虽然见过许多美食,可是他只会吃不会做啊。

  吃的时候,他比谁都明白,培养干部嘛,山珍海味并没有少吃。可这些山珍海味都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一窍不通。

  动乱十年,矿机剩下来的人,基本都是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真正的美味佳肴,他们见都没见过几样,还不如姚远见得多呢,就别说做了。

  就像姜姨,她只知道做菜怎么少放油来节省。你给她一块肉,除了剁碎了包饺子,她就知道切成片,放到锅里,肥的炼油,瘦的弄个半熟,加上盐,能存放的时间久一些。炒菜的时候,放几片瘦的,让菜好吃一些。

  你让她弄一斤肉一下子就吃了,她舍不得不说,也不知道怎么吃,只知道放到锅里煮熟算完。

  那对她来说,就是做梦都梦不到的美食了。

  姚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在这个艰苦的燃情岁月里,混到有好东西不会吃的地步,不由就急的抓耳挠腮。

  上哪儿找个明白人,把这些好东西做出来呢?

  从进了腊月开始,他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怎么准备年夜饭上了。

  进了腊月,他就不让小慧接活了,把手头的活都做出来,就带着翠霞和翠凤回去。出来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去和父母团聚了。

  另外,除了各人从里到外穿的新衣裳,他还给三个女人一人准备了一份年货。城里卖的桃酥,还有一斤花生油,五斤猪肉。

  小慧在张顺才家过了三个春节,加起来也没有姚远对她这么好过,临走的时候都不想走了,一个劲哗哗地流眼泪。

  翠霞和翠凤只知道主家待她们好,却没有小慧过去的感受,只惦记着过了年赶紧开工,她们好再回来挣钱。

  临走之前,抗抗又偷偷塞给小慧五十块钱,这是她们姊妹之间的情谊。

  抗抗心地善良,一点都不抠,要不是怕姚远知道了说她,估计给小慧的还要多。

  结束了服装生意,只在家里卖些存货内衣,这个抗抗自己在家看着就行了。

  姚远就骑着自行车进城了。

  就算能找到动乱之前的厨师,他也不打算找了。

  矿山机器厂就这么大点地方,弄个厨师来,他们家里吃什么,很快全厂就都知道了。

  这还没有到致富光荣的年代,社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安定,这时候露富和找死也没有多大区别。

  姚远想到的办法是,最近城里管的比较松了,街上出现了不少的旧书摊。

  这些旧书摊,一般都在街头巷尾比较宽敞的地方,立起两块大的木板,在上面钉上木条,把一些小人书放在上面,然后再在周边放几条长凳子。

  一般看一本小人书收二分钱,有许多的孩子都被吸引过来,坐在那里看书。

  小人书都是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被保存下来。像《三国演义》,一共四十八本,还有《西游记》、《水浒》、《封神演义》一类,大多数是旧书。

  也有反应现代斗争的新小人书,但看的很少。孩子们大多喜欢的,还是旧书里的英雄人物。

  这种书摊,除了租赁小人书以外,也卖些过去保存下来的旧古小说,比如《镜花缘》、《儒林外史》,还有外国小说《静静的顿河》一类。

  外国小说价格奇高,姚远曾经看到过一本《茶花女》,在书摊下面的衬布里藏着,摊主要价就是十块。还有一本《安娜·卡列尼娜》,竟要价五十元!

  除了这一类尚在违禁之类的小说以外,还有些皇历、花卉养殖、裁剪、摄影一类的书籍,在明面上摆着。

  姚远就想,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可以出这些书籍,那菜谱一类的书籍,肯定也会有出的。

  于是,他就骑着自行车进城,专门找这些小书摊,看能不能因为自己运气好,碰上本菜谱一类的书籍?

  那样,凭着他的聪明劲儿,照猫画虎,总能把一顿像样的年夜饭给整出来吧?

  果然如他所料,那些书摊上,还真有他要的这种菜谱。他花一块两毛钱买了三本回来,跟得了啥宝贝似的。

  那时候,老百姓普遍不富裕,介绍家常菜的菜谱,比如炒土豆丝、白菜、西红柿一类,这种书店里就有。可是,如何制作大菜,比如鸡、鱼、肘子、海鲜,就很少能够找到了。因为大家都吃不起这些东西,谁还会买了来看?

  姚远淘换到的这种菜谱,都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版的,甚至有一本还是民国时期上海书局出版的,里面连西餐的制作方法都有。书页都是深黄色的,似乎翻动的时候,稍不小心,就会碰碎掉。

  姚远如获至宝,回到家里,立刻就开始研究。这一研究不要紧,这才发现,菜的做法是有了,可还是做不成。

  菜的主材虽然有了,可辅助材料呢?味精、鸡精,生抽、老抽、香油、孜然、耗油、白胡椒、黑胡椒,番茄酱、花椒、辣椒、辣椒油、桂皮、香叶、草果……

  我地个老天!这个年代,除了油盐酱醋葱姜蒜,什么也没有啊?就是黄酱不是逢年过节你都很难在市面上见着。

  还不光需要这个啊,各种辅助出味儿的蔬菜你也没处淘换去。韭菜、香菜、蒜黄、茼蒿……那时候,蔬菜公司里冬天就有萝卜和白菜,剩下的啥玩艺儿都没有!

  姚远就又犯愁了。但他还就是有一点好,馊主意比较多,一般很难有难住他的事儿。

  他出去买了几个大花盆回来,弄上土,都放到自己屋里去。

  抗抗挺着肚子站在一边,看着他一趟趟来回鼓捣,就奇怪问他:“你不是要研究做菜吗,咋又弄回这些花盆来,研究上种花了?”

  姚远就嘿嘿地笑,告诉她说:“我这就是为做菜做准备呀。”

  抗抗搞不明白,还没听说谁家用花盆做菜的呢,难道他要临时先种菜吗?真是怪了。

  抗抗还真猜对了。手里有钱了,抗抗又怀着孩子,冬天的时候,姚远自然就会在自己屋里买煤生炉子。

  他从院子里的韭菜地里,挖几墩韭菜根,都种在花盆里,放在炉子和里屋暖气包周围暖和朝阳的地方,到过年的时候,估计韭菜就能长出来。他又去找刘二赶,要了些香菜种子来,也如法炮制。

  然后,他又找几个大盘子,把蒜用细铁丝穿起来,放到盘子里,浇上水。这样,蒜黄到过年也有了。

  这一年进了腊月,城里的市场上,竟然有了卖香料的。

  那时候,卖香料不像现在摆个地摊就卖,而是边唱边卖,顺口编词儿,把卖的香料品种都编进唱的词里,煞是好听。

  如果碰到两个摊主相隔不远,俩人还会用唱词互相对骂。虽然词汇粗俗不文明,可都是唱着骂的,花样繁多,引的市场上的人都围拢了来,听他们对骂,大有人山人海的架势。

  其实,这就是一种吸引顾客的方式,大家听着两人互损,也买了不少他们的东西。对骂的两个摊主做完了生意,就由“仇人”变了亲人,一起收拾了回家了。

  这种热闹的唱歌叫卖和众人围观的宏大场面,现在已经再也没有了。


  (https://www.qkshu6.com/shu/8322/470463855.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