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671章 天下冤之

第671章 天下冤之


第671章  天下冤之

        天牢门口,两个西厂的千户,目送杨清源离开。

        “这些书生可能聊,这都聊了快两个时辰。”

        “谁说不是呢!”

        “可惜,这姓杨的没有动手劫狱,不然咱们就不需要费心对付他了!”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西厂大档头汪值再次出现了。

        “你们还想他动手劫狱?!他是谁?!大理寺卿,武乡侯。以他的智慧会和你们两个一样干这种蠢猪才能干的事?!”

        “而且你俩也该感谢,他没有动手,否则以他的武功,伱们两个现在已经是西厂的功臣,死后哀荣无限了。”

        看着杨清源远去的方向,汪值的眼中幽光隐现。

        他是个有追求的太监,不想一辈子当一个打手性质的人。

        他勤奋好学,文采斐然,私下和翰林院学士刘珝相交甚密,文章针砭时弊。

        难以想象一个太监会和一个翰林院学士成为知己。

        汪值收回了目光,走入了监狱的牢房之中,完全没有刚刚西厂大档头的煞气,气质更像是一个求学的学子。

        “于学士,小人又来听课了。”

        看到汪值来了之后,于延益的眼中露出了一分笑意。

        汪值算是他在天牢之中,结交的一个朋友。

        眼前之人虽然西厂的大档头,但却是勤奋好学,天资聪颖。而且为人也有底线。

        于延益接触过的宦官不少,东厂曹正淳对于先帝忠心耿耿,手段果决,但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能当一把刀。

        西厂雨化田,虽然也是饱学之士,但是心狠手辣,过于凌厉,权欲心太重,极易反噬。

        眼前之人,不仅心性不错,临死之前收个记名弟子,倒也没事不可。

        “今日,想听什么?!”

        于延益见碗中的最后一筷子菜吃完后问道。

        “小人,想听杨学士的御边论。”

        于延益诧异地看了汪值一眼,没想到他会选这个。

        “好吧!既然你有心,那我就讲给你听!”

        ……

        ——

        御书房中。

        朱瞻坤面色疑惑地询问着雨化田。

        “杨清源在天牢之中和于延益说了什么,一点都没查到。”

        雨化田摇了摇头,“杨清源本来就是道门高手,精通天遁传音。现如今入洞玄之境,以天遁传音之理覆盖周身,我们在天牢里的探子,根本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声音。”

        朱瞻坤,现在有些不安。杨清源加上于延益的组合,其上限实在是难以估量。

        上一个受害者,后金庆王努尔哈齿,现在坟头草没有三尺,但一尺绝对已经有了。

        雨化田此刻身为朱瞻坤的左膀右臂,自然是要为朱瞻坤分忧。他也临时充当着军师的角色。

        “万岁,之前朝野上下因为于延益的事情,已然不满,若是继续用对付于延益的办法对付杨清源,恐怕天下人心不服,故而万岁不能主动出击。”

        “那依你之意呢?!”朱瞻坤对于雨化田也是信任无比。

        “万岁可曾钓过鱼?!”

        “正是,钓鱼!”

        虽然钓者抛了鱼饵,但是毕竟是鱼儿主动咬的钩……

        ——

        四月初一,刑部尚书曹守正,阐明于延益罪行,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谋迎立楚王,如此大罪,不仅是于延益当斩,其家人亲族亦当重罚。天子仁德,从轻处罚,流放于延益之妻儿于龙门,赦免亲族。

        户部郎中刘既白,出言反对,被天子贬谪。

        四月初三,新任刑部侍郎,陈文廷上书天子,崇文书院学子,聚众闹事,为逆臣于延益狡辩,诽谤君上,妄议国事,其罪难恕。

        天子批复,年少无知,只诛首恶,其余被蛊惑之人不究其罪,然二十年内不许科举。

        遂崇文书院山长,教习及领头一十七名学子被捉拿下狱,与于延益一同问斩。

        刑部定下行刑日期,三日之后。

        这个时间不长不短,乃是有雨化田建议,朱瞻坤亲自拟定的。

        若是时间太短,让杨清源仓促之间难以起事。

        可倘若时间太长,杨清源准备得过于准备,朱瞻坤心中又有些畏惧,毕竟是天下名将,三千人在手就足以改变战局。

        所以给了这个三日的时间,供杨清源去串联其同党,但是却不能调集兵马。

        但令朱瞻坤没想到的,这三日之间,杨清源什么都没有做。

        反而是每日为于延益带去酒菜。

        第三日夜,杨清源前往刑部天牢,让西厂的人如临大敌。

        但其实杨清源根本没有任何的行动,从那一日和于延益商议完毕之后,他就只剩下一个选择。

        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国之柱石死在昏君宵小的手中。

        崇文书院山长名为徐道穷,自号寒鸦先生,乃是于延益的好友。

        故而崇文书院中,才能经常看见于延益的文章策论。

        “道穷兄,倒是我牵连你们了!”

        徐道穷惋惜一叹,“我们这把老骨头,倒是无所谓。但是默言、向杰他们,俱是国家社稷之才,如今要和我们这些半截入土之人一起赴死。实在是可惜了!”

        诸教习也是如此,他们年岁都不小了。有的没有功名在身,有的是举人,但都是精通学问之人。

        刑律、数算、经义、诗词,六名教习虽各有所长,但俱是一身傲骨。

        刑部尚书曹守正亲自审问了他们,只要指认于延益诽谤君上,意图谋反,就可以免其死罪,还有赏银千两。然没有人在死亡面前低头。

        君子死则死矣,然一身风骨岂能丢弃?!

        徐道穷口中的默言全名张静,名字很普通,但是人却不普通,但是京畿乡试第一,解元之才。

        以他的文名才华,明年的秋闱,可以尝试冲击天地人三榜。如今却身陷囹圄。

        听到山长提到自己,张静开口道,“我深受大学士、山长教诲。君子自当守节。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死,当然是人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但总有一些读书人不怕死,总有一些读书人有风骨!

        从屈原、谢灵运、陶渊明到方孝孺、杨继盛、杨涟再到闻一多、鲁迅、傅雷。

        万古如新,一如既往。

        总有文人站出来,证明书生虽然百无一用,但可续天下文脉,领千秋风骨。

        张静面对死亡不惧,但不代表其他人不惧。

        比如徐道穷口中的向杰,全名俞向杰,尤擅诗、书法,与张静为崇文学院双壁。

        “我其实是不想死的,还没活够呢!”

        徐道穷闻言奇道,“那向杰为何在此?!”

        俞向杰面色微苦,“我虽然惧死,可哪有背师求荣,弃友而走的道理?我怕千秋之后,有人戳我的脊梁骨。”

        相比于张静的无惧,俞向杰显然更加情真意切。

        怕死,却不得不死。

        徐道穷闻言,长叹一声,“是为师连累你了。”

        俞向杰却摆了摆手,“山长,说这就见外了!”

        于延益沉默中开口,“此事本与你们没有关系,还是我牵连了你们。”

        他可以坦然赴死,但看着这么多人也因为他入狱处刑,于延益又如何能好受?!

        一方面,死得无辜之人愈多,对付朱瞻坤,限制君权的成功率就越大。

        但另一方面,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负罪感也是压在了于延益的心头。

        “于大学士,何罪之有?!”张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于延益的观点。

        “我等不过仗义执言,没有半句虚言,此番境遇,全是昏君残暴不仁,与大学士何干?!”

        若是说真话,也是罪,那他们确实都罪无可赦!

        就在几人畅谈之际,杨清源来到了狱中。

        “杨学士?!”第一个看见杨清源的就是俞向杰。

        此人将杨清源这个科场前辈视为偶像,突然见到杨清源,有些惊喜。

        张静虽然比俞向杰好一点,但是也是激动不已,他精研律法,自然对于大周刑律第一人心生崇敬。

        其余的诸学子,甚至是教习,都纷纷和杨清源打招呼。

        杨清源也没有架子,反而掏出了银子,让刑部的狱卒,准备酒菜和众人畅谈起来。

        杨清源自然不在乎朱瞻坤,而其余众人皆是将死之人,反而没有了顾虑。

        平日一些大不敬之语,也是频出,乃至对于限制君权,天下平等的惊人之语,都时有人出。

        远处的西厂汪值看着这个画面,心中艳羡,若是可以,他也想加入这个聚会之中。

        ……

        暗牢灰墙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刑部的人终究还是来了。

        “杨大人,我们……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还请不要让我们为难。”

        杨清源面无表情,只是站于原地不动。

        刑部的众人便将于延益为首的一干要犯,装入囚车,准备押赴刑场。

        随着天色渐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刑部天牢的门口。

        有官吏,有书生,有黎民百姓,贩夫走卒。

        于延益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官。

        或许他会损伤到你的利益,但绝不会是因为私怨,必是出于公心,即便是政敌,也得赞叹于延益之品行。

        随着囚车驶出刑部,无数追随于囚车之旁。

        有翰林学士,各部官员,其形成堪比一次小的朝会。

        被召回明升暗降的新任通政司使王华,看着一幕,对杨清源问道,“清源,你就看着于大学士被冤杀?!”

        杨清源沉默以对,不知该说些什么!

        看着遥遥地向快要到巷子口的囚车队伍,王华躬身一礼,随后道:“清源,你代我去送于大学士,我去宫门口上书!”

        一旁被贬官的刘既白闻言道,“老大,我和你一起去,我嗓门大!”

        囚车车队远行而去。

        东方未明,天色尚黑。

        ——

        街道之上,一路有百姓送别。

        虽然他们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妨碍这些平台百姓知道,于延益是个好官,是他救了京畿,救了北方的百姓。

        “于大人,吃个包子再走吧!”

        “于青天,这是自家鸡下得蛋,你吃一口吧!”

        “于大人冤枉啊!”

        一路上的百姓,让负责押送西厂厂卫和刑部的官吏如临大敌。

        甚至有许多江湖侠义之事,都冒着被大理寺和六扇门擒拿的风险潜入了京城。

        侠以武犯禁,并不意味他们分不清楚是非黑白,善恶曲直。于延益在他们眼中并不是朝廷走狗、贪官污吏,而是挺身而出救民水火的大英雄。

        有时候,这些江湖人士,反而更纯粹一些。

        在这些入京的高手之中,甚至有武当七侠之二的俞莲舟和莫声谷。

        但大理寺和六扇门之前对于京畿的清理,再加上此刻东西两厂的联手防卫,让江湖中人找不到任何时机。

        ——

        皇宫宫城口,通政司使王华领着刚刚被便贬为山阴县令的刘既白一遍又一遍地大声诵读着他的奏疏。

        当今天子登基六月,于天下有罪其五。

        其罪一,夜入皇城,政变夺位!此为不忠。史官不记,修书掩盖,国人不知耶?

        其罪二,以子弑父,此为不孝。飞霜殿事,可堵天下悠悠众口乎?!百年之后,青史必记之!

        其罪三,罔顾律法,冤杀功臣!此为不仁,翻遍史书,有此例乎?莫非宋高宗、隋炀之流。

        其罪四,堵塞言路,屠杀士子。崇文书院,诸儒学子,何其辜也!?此为不义!

        其罪五,宠信奸佞,不念手足,弑杀兄弟,此为不悌!

        凡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悌之辈,何以为天下君父?!何以服天下人心?!

        他们的身后,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之前被驱散的学子,找到了一个领头之人,心中愈发有勇气,齐声诵读,声震宫城。

        这声音一直传到了躲在皇城之内陪着皇后周明玉的朱瞻坤的耳中。

        听着王华的奏疏,即便是在周明玉面前,朱瞻坤也没法收敛自己的怒火,一连摔了四个茶盏。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通通该杀!”

        这一幕,足以在青史之上给他留下一个难以洗刷的污点。

        当然之前冤杀于延益就是一个污点,但朱瞻坤尚觉得可以洗刷。

        前汉武帝杀太子刘据,依旧是雄主。

        前唐太宗弑兄夺位一样是千古圣君。

        话虽如此,但是心中的怒火依旧是止不住的。

        可生气归生气,朱瞻坤依旧不能对王华和刘既白做什么。

        王华不必多言,永安十三年状元,被一众大学士和先帝称为宰辅之才,在士林之中也有偌大名声。

        而刘既白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架不住他有一个好爹。

        刘宾虽然不过是个礼部侍郎,可他曾经是太子的追随者,从龙之臣。

        前脚刚刚贬了刘既白的官,要是再杀刘既白,让刘宾绝后,那让一直支持太子的众臣怎么想?!

        “来人!给我把门口那些大胆狂徒驱散!”

        即便是心中不愿,朱瞻坤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

        囚车行驶,已经到达了菜市口。

        不方便亲自出面的人,也送来了精美的酒菜,前来为于延益和崇文书院的一众学子送行。

        阁楼之上,长孙辅机和李宏毅相对而坐。

        “长孙兄,现在恶名我已经全部承担,这内阁次辅之位,你可以愿意来坐坐!”

        李宏毅现在是麻木了,他知道,因为这件事他的名声已经全毁了,还不如一心为朱瞻坤办事,捞个实惠。

        长孙辅机如弥勒佛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看不出情绪。

        他原本就是维持中立的,但现在不管朱瞻坤用了什么手段,他算是赢了,于延益一死,钱牧谦独木难支。

        内阁已经渐渐被朱瞻坤所掌控,终究还是皇帝赢了。

        而且现在冤杀功臣忠良的恶名已经套在了李宏毅和朱瞻坤的头上,他即便此刻出任次辅,料也没什么大碍了。

        “多谢天子看重,李兄举荐,我愿效犬马之劳。”

        在一片喧哗之声中,两人达成了协议。

        随后,两人目送着经过此地的车队,目光看着跟在囚车队伍旁的杨清源。

        再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

        天纵之才,落到如此境地啊!真是让人唏嘘、感叹。想他当年是何等的出彩,得于、钱两位大学士看重,又被先帝信赖,风头一时无两。

        但此刻依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于延益赶赴刑场。

        所以政治,是容不得大的错误的,有可能一次的站队失误,就会葬送政治生涯。

        而长孙辅机,就是最谨慎的那一个。

        正午,西市,菜市口刑场。

        这是一个在江湖话本,民间戏文之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地方。

        监斩官刑部尚书曹守正,已经在此等待囚犯的到来。

        看着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于延益被押上行刑台,曹守正也百感交集。

        但午时已到,容不得他多感慨,随着斩令下达,系着红腰带的刽子手挥动着刀。

        除于延益之外的其他人,皆是鲜血飞溅,人头落地。

        唯独负责于延益的刽子手,迟迟不能下刀。

        “呯!”

        行刑的大刀落在了地面之上。

        “于大人,我是晋阳人啊!”

        人非草木,刽子手看着这个护住自己家乡的英雄,如何能下刀?!

        曹守正看着这一幕当即大怒,“还不快斩!?”

        于延益摇了摇头,将死之人,何必又连累他人!

        猛然起身,在众人来不及阻拦的情况下,一头撞在了行刑台上,慷慨赴死。

        “于大人!!”在场的百姓,无不潸然泪下。

        原本晴朗的天空也被乌云遮蔽,毫无征兆地下起瓢泼大雨。

        于延益死之日,晴空阴霾,天下冤之。


  (https://www.qkshu6.com/shu/914/116532945.html)


1秒记住去看书:www.qkshu6.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kshu6.com